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克利夫兰冬日暖阳—记俄州2016年度优秀外语教师梁晴

 
供稿 李顺琴 供图 梁晴
 


  克利夫兰的冬天很长,四月份依然会有雨雪交加的天气,长时间呆在克利夫兰,对冬日暖阳就会格外期盼和珍惜,它带来的,是温暖,更是希望。克利夫兰的冬日暖阳,是我采访完梁晴老师后,内心深处跳动的字符,我被暖暖地感动:晴,散走这阴霾寒冬。
  
一、 梁晴的荣誉
  从中国来美国教过汉语的老师都知道,跨过中国教育的传统方式,适应美国的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毕竟,中美两国孩子的学习方式千差万别,两国教师的教学方式差异很大。胜任美国的汉语教师尚且不易,更何况要在美国教育环境中脱颖而出,甚至在各国优秀外语教师云集的环境下出类拔萃,这难度,很难想象。可是,梁晴老师做到了!
  梁晴,于2016年被俄亥俄州外语教师协会评为小语种外语类“优秀外语教师”,当时东北部六个州参加,这个优秀教师奖项每年每个州仅评选一人。此外,2013年被所在学校Akron NIHF STEM Middle School家长教师联合会(PTA)评为该校首位“优秀教师”, 2017年被全校教师评选,获学校的“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是美国社会、权威专业教育机构对梁晴老师奋力拼搏、孜孜以求、创新方法、不断提升的肯定,更是对她把无限热情、无限关爱、无限希望、无限美好带给学生的认可。梁晴在美国从事她所挚爱的汉语教学过程中,尽其所能给予学生的支持和帮助,使1600多个孩子因她而变得更丰富多彩,因她而加深了孩子们和中国的美好连接,这是属于梁晴的荣誉,也是属于中国人的荣誉!
  

二、 心中有爱:一切为了孩子
  被教师家长联合会评为全校第一位“优秀教师”,获得学校同仁、家长和孩子们的首肯,接受这沉甸甸的荣誉时,谦逊的梁晴百思不得其解:作为学校唯一来自外国的教师,作为一个非主课教师,作为一个因教学时间限制无法参加教师家长联合会例会的教师,在别的教师都很努力都很拼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是我呢?负责人的回答,让梁晴老师至今记忆犹新:别人的努力,是为了这份工作;你的努力,是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大家都能看到!
  为了孩子,梁晴可以在每次回国时自掏腰包,大包小包万里迢迢带回的,是为孩子们准备的春节庆祝用的各种服装、道具和文化礼品(自己如此,家人及来访家属亦如此支持)。为了孩子,梁晴可以又唱又跳,活跃课堂,用自然快乐的情绪和气氛感染和熏陶他们;为了孩子,梁晴不愿意错过一节课,不管任何事情,从未撼动她心中教学之首要地位,不管自己有多大的困难,也从不请假,十年如一日;为了孩子,梁晴可以指导200多个孩子们完成Project,用孩子们自己理解的方式呈现他们对汉语、汉文化的成果,把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变成孩子们汉语及文化学习的展示空间;为了孩子,梁晴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去获得更优的方式和方法,更有效地开展教学;为了孩子,梁晴可以做到平均每天工作11个小时,每天上6节50分钟的汉语课,为4个不同汉语级别和层次的学生准备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合不同层次的活动;为了孩子,梁晴可以设计、准备三个月,给每一个节目进行指导,让200个孩子参与春节庆祝活动,每年给学生、家长和学校教师带来一台全新的文化盛宴,让孩子感受到被欣赏的喜悦;为了孩子,梁晴每年五月份,都会成功举办“中文演讲比赛”,让孩子们互相打擂台,看看谁中文最棒;为了孩子,梁晴积极和各汉语组织和机构沟通、联系,为孩子们争取到更多比赛的机会、展示的机会、成功的机会和去中国的机会。
在STEM中学,汉语课是所有七、八年级的必修课程。梁晴总是在接手学生前,从六年级的主课老师那里要每一个孩子的评语,认真阅读,以便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性格和表现,了解他们的兴趣点,通过文化和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梁晴使出浑身解数,帮助孩子们提高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的兴趣。可是,每年200多个学生,总有不感兴趣的孩子。希望每个孩子都成功的梁晴因此而难过,同事劝说:“If they are not interested in your Chinese class, they would not be interested in any class. You can’t make a stone talk.”(如果有他们对你的汉语课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对其他课也不感兴趣;你不可能使石头开口说话。)也有同行朋友说,他们学了中文不一定以后有机会用,就当份工作教吧。可梁晴不这么想,她希望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汉语课上都能学到一点东西。如果对语言兴趣不大,那也可能会对文化多一点兴趣;如果不喜欢这个文化活动,或许下一个文化活动又喜欢了;如果对今天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许明天设计新的内容会吸引到他们。即便学生对中文不感兴趣,对文化不感兴趣,梁晴也会尽力让他们对某一个中文教学内容或者中国文化的某一个方面产生兴趣。“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梁晴每个学生都知晓的一句“名言”。以孩子为中心,梁晴总能找到他们的兴趣点。所以梁晴的教学,从来不走课本,都用自己的lesson plan,并且每年都不重复。
在从中国到美国两个不同教育环境的跨越中,梁晴很快就意识到并欣然接受美国教育理念的学生中心论,以此为教育的准则,努力做到极至。作为一名母亲,爱孩子,一切为了孩子,梁晴表现得如此自然,在她的汉语教学中,散发出母性的光辉。在梁晴的心里,学生就是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功很重要。为了他们的成功,她愿意不遗余力,倾其所有,尽其所能!她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金钱和精力,以便给孩子们更多更好的支持和帮助。采访前和梁晴互动,我想去“取经”,梁晴谦逊地说:“我没有什么‘经’,我有的,只有对孩子的爱和care”,这是梁晴打开汉语教学成功之门的一大法宝,似乎应证了亚米契斯在《爱的教育》中对于教育更本质的表达和解读。
 


三、 自我修养:求变求新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梁晴求新求变,不断地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吸取养分,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是一种自我修养,这种内化的修养和气质,使得梁晴的汉语教学“永葆青春”,对不同的学生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梁晴老师在国内所学为日语专业,也曾有过汉语和英语的教学经历,2002年随先生一起来美国,起初也是从事和日语有关的工作,后举家移居俄州,择业受限,自己喜欢教学,刚好有机会到阿克伦大学学习教育项目,开始汉语教育的准备学习。
梁晴老师善于在不同的经历中获得自己所需,专业的准备项目、语言的相通性,梁晴感觉跨度不太大。在教师准备阶段,需要大量听课,了解课堂管理技巧、教学方法等,由于当时美国中小学的中文项目还不多,资源很少,梁晴除了听少量的汉语课,还到法语、西班牙语课上,观察和学习其他优秀的外语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和教学方法。
当时在俄州享有盛誉的Susan Colville-Hall博士是梁晴的大学教授,为她提供了很多学习的机会。这位教授,对于教学发自内心由衷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也感染到了梁晴。如今,Susan虽然年过七十,退休在家,依然不会错过俄州重要的教学重学术研讨。Susan老师对于教育事业的执着,深深影响了梁晴老师。
从立志成为汉语教师,开始自己的汉语教师准备项目起,梁晴不断向前辈学习,不断从汉语教师、其他外语老师那里吸取养分,充实和丰富自己,她积极参加各种会议和培训,如俄亥俄外语协会、俄亥俄中文教师协会、全国范围的STARTALK(星谈项目)甚至参加中国的培训。梁晴坦言:“参加会议帮我了解语言教学新的动态,帮我提升汉语教学能力与水平。”
对梁晴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上影响比较大的两个大的提升,都是通过学术会议实现的。2012年,参加俄亥俄外语教学大会时,受益于Susan Scott老师分享的TPRS教学法,梁晴深受启发,此后调整了自己一直使用的TPR教学法,结合TPRS,每次课都设计了讲故事的环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梁晴喜欢把学生设计成故事的主角,让孩子感到学语言更贴切生活,更感兴趣。
另一个提升,是在技术的使用与提高上。2015年夏天参加了科罗拉多大学的8天培训。因为梁晴对运用技术辅助教学比较感兴趣,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自己总结了各类教学技术的使用,这样的学习、总结和运用,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这也是梁晴能够高效开展汉语教学的重要原因。
梁晴因专业精进,在行业中享有美誉,被大学孔子学院培训中心多次邀请,通过讲座的形式,和同行分享其教学经验与成果;并受学区领导重用,多次为学区其他外语老师做培训工作。这让更多在该行业摸索的教师因她而受益。
2016、2017年受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李惠文博士之邀,梁晴分别做了关于如何结合各种科技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workshop,如何开展文化活动为主题的讲座和如何在urban city提高教学质量的讲座。回忆起这段经历,梁晴表达出自己乐于分享的意愿,感恩教学相长,自己能以此为契机,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相关经验,觉得这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很大促进。
在教学中,梁晴总是在尝试新东西。新学的知识和技术,马上运用到教学中,合适的继续开发使用,不合适的及时调整;对学生兴趣点的探寻也是一个求变求新的过程,总能给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或技能训练:这恰如一个母亲精心为自己的孩子们寻找和搭配营养美味的餐食,满足不同的、不断变换着的需求,给孩子们尽量丰富的营养搭配,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教师的自我发展,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修养,把教育作为自己奋斗终身的事业,不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发展、完善自我,在各类培训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促进自己的职业能力的发展,让自己变得更强大,更有力量和智慧,这是梁晴成功的第二个法宝!


四、 学生带给梁晴的感动和骄傲

梁晴性格开朗,乐于感恩,与学校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人性有共通之处,彼此的尊重、接纳与包容,是不同肤色、国别、文化背景的人相处的基础,尊重与被尊重、接纳与被接纳、包容与被包容,营造了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氛围,梁晴用自己的真诚、热情、善良和努力打动了学生、家长和同事,学生在梁晴带来如沐春雨般的润泽过程中受到感染和熏陶,逐渐成长,也带给梁晴无限感动和骄傲。
平常孩子们对梁晴爱的表达很丰富很动人,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拥抱、一句温暖的话语、在课堂上彼此的默契,这些细微、点滴的爱的表达方式,学生越来越流利地使用汉语,这些都增加了梁晴的幸福感。
梁晴带出来的学生,总是以优异的成绩,在各类汉语竞赛中斩获佳绩。“当我们的初中生和高中生一起比赛,最终站在领奖台上,收获奖牌,看着他们满脸成功的喜悦,发自内心会为他们骄傲!”梁晴谈着自己的学生,充满了爱与自豪。
在Akron校区,有一个传统,每年每所高中最优秀的一个毕业生可以写文章发表,以鼓励学弟学妹。优秀的学生,总是在每一个学科、每一个方面都表现出优秀,作为其他学生的楷模。几年前有一个优秀学生发表的毕业文章里,竟然谈及,初二汉语教师梁晴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之一,因为梁晴,他对中文充满了浓厚的兴趣。现在,他已经在Akron大学读大二了,计划今后去中国深造和学习,让梁晴因他而感动和骄傲!
一个老师,因为教学而被学生认可,带给老师的激励与鼓舞无价,而最打动人心的教育,在于潜移默化带给学生深入人心、无意识的认知变化。在STEM中学,多年以来,梁晴一共教了1400多个学生,可是有一件小事、一个小孩,在梁晴心底的某个位置,一直有温度,有感动,有骄傲!
那是多年以前,在某次春节庆祝会前,一个七年级的男生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他非常自豪地分享,提到中国文化,他用了“Our culture (我们的文化)”来描述,梁晴听着,当时就觉得非常高兴,无比自豪:“因为一个孩子下意识地认同了我教的东西,这个作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他用的不是‘Chinese culture’,也不是‘their culture’,我感觉我的教学对他来说,深入到他的内心,这让我很有成就感,特别自豪!”


五、 写在最后:给新教师

  梁晴提供的两大法宝“心中有爱”与“求变求新”联系密切:爱是教育的源泉与目标,求变求新是逐步实现终极目标的方式与途径。老师,将心中的爱传达给学生,用实际行动给予学生最有力的支撑,依靠的是扎实的专业储备以及后续积极、主动的专研,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向外语行业的楷模学习,尽可能地参加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与技能,最终让自己在教学中获得自由,学生也因此更轻松地提升,形成有爱、有趣、有序、有效的汉语学习良性循环的最佳环境,成就学生,也成就教师。
克利夫兰的冬日虽然寒冷而漫长,但是冬日和煦的阳光总会带给我们无限温暖与希望。我想用梁晴给新教师的赠言来结束本文,希望所有入职美国中小学的汉语教师能够在一缕这冬日暖阳的照射下,度过寒冬,迎接属于你的美丽春天:
1. 遇到困难,不要灰心。不要一个人默默地承担,一定要咨询前辈,获得支持!汉语教学现在越来越强大,汉语教师获得的支持也越来越多。
2. 尽量争取机会,参加会议和培训,在培训中强大自己,提升自己。
后记

这是我在2018年4月采访完梁晴老师后,带着感动、敬佩写下的一篇文章。当时我所在的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在庞晖老师的主持下、在李惠文博士的指导下,着手开展一项“美国优秀汉语教师访谈”的质性研究,希望通过对优秀教师的访谈,为更多从事汉语教学的教师提供专业发展思路,为汉语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参考。当时,课题小组每周开会探讨访谈提纲及推进方案,我是急性子,拿到访谈名单和访谈提纲确定后,我迅速预约了梁晴老师进行了访谈,整个访谈过程中,我的内心被梁晴老师强大的力量和魅力所吸引,一气呵成完成了这篇稿子。后来课题的讨论,将访谈录的体式做了统一规定,我这篇稿子就被闲置,私下分享给几位从事汉语教学的朋友。
今年是我在美国教学第三年,有幸在2月份到梁晴老师的学校参加了她每年组织的春节庆祝活动,亲眼见到了梁晴老师的学生在学校入口处、楼梯口、电梯、大厅等地方展示自己中国春节的Project,数百学生、家长、教师参与其中,享受中国新年。孩子们用舞蹈、歌曲、舞狮舞龙等方式庆祝中国新年,在梁老师的组织下,孩子们有条不紊地合作、配合完成活动中的迎宾、拍照、摄像、音响、舞台、主持、节目衔接、气氛烘托等各个工作内容,他们在舞台上自豪地展示着自己,绚烂地绽放作为一个中文学习者的骄傲。我坐在台下,看着梁老师忙碌的身影,感慨她那“小宇宙爆发”的能量。梁晴老师以一己之力,推动整个学校中文教学如此大的发展,我的心里,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目前,美国正经历着严重的挑战,面对疫情,学校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老师和同学们开始上网课,相信梁晴老师的正能量或许能够给这时在家办公的汉语老师更多的精神力量和鼓励。
我们的研究项目也在这个时候有了实质性地推进,《优秀教师访谈录》将于近期出版,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
  李顺琴,从教19年,曾在泰国、约旦从事过近三年的汉语教学,有国内外幼儿园、中小学及成人的汉语教学经历,热爱汉语国际教学事业,目前为美国克立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国内工作单位为云南农业大学。
  教学感言:用热情播撒汉语和汉文化的种子,用爱心浇灌,静待花开!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