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我所“認識”的浦瑛

君羊
 

   其實“認識”浦瑛這么些年來,我們並未見過面,而且一年也通不了幾次電話,説實話我並不眞正地十分瞭解她。但又似乎有緣,我們倆每次通話,仿彿又象老朋友似的,説個不停,工作、學習,國內、國際,甚至閨蜜間的悄悄話,無所不談,並言猶未盡。當然大部分是她説,我聽,因她學識、她閲歷讓我不得不自甘處于“聽”的地位,每次與她通話,我都會有種獲益匪淺的感覺。
    説起我與浦瑛的“認識”,其實很簡單,一點也沒有什么戲劇性。一次偶然看到一位朋友手握中文報,在美國看到印着華文的油墨還是有親切感的,便從朋友手中要過報紙,迅速瀏覽,發現是份很符合在美華人“口味”的綜合性華文報紙,不僅有反映在美華人喜怒哀樂現實生活的及時報道,還有各類的最新新聞,有爲華人提供種種幫助服務的大量信息和資訊,有隨筆散文,等等。內容豐富,版面活潑。平時里有點喜歡習文弄筆的我自然記住的這份報紙——《伊利華報》。
  幾天後我打電話去報社,詢問投稿事宜,接電話者是位女性,口音帶點上海腔,語速較快,時不時地冒出幾句英文,一聽就知道這是位豪爽、熱情、精幹且在美國已有些年頭的中年女白領。她向我滔滔不絶地介紹《伊利華報》,吿訴我她叫浦瑛,甚至向我講述她辦報一路走過來的艱辛……我們竟象熟人似地一聊聊了近半個小時!
   這次我記住了“浦瑛”這個名字。
   放下電話,我迅速找來那份《伊利華報》——社長/主編:浦瑛。
   原來浦瑛是《伊利華報》的社長及主編。
   出于好奇,我又上網查詢。浦瑛,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作爲陪讀,隨讀工程的丈夫來到美國; 在丈夫謀到薪水不錯的工作後,她便全身心地在家當起了全職太太; 隨着孩子們漸漸地長大,不甘寂寞的她開始慢慢地做些兼職工作。她認爲,一個女人在家庭主婦的身份之外,還需要尋求自己事業上的理想和自由。2002年,出于興趣、愛好,她創辦了《伊利華報》,這么多年來,該報在讀者中反映不錯……
   由好奇上昇爲佩服。一個女性,在異國他鄉,獨自創業,將一份報紙從無到有,竟還辦得這樣有聲有色。
   後來我們又通了幾次電話,不過她總是很忙,不是在出差,就是在開會,或正執筆寫文,給人來去匆匆馬不停蹄的感覺。
   她當然忙了,《伊利華報》是免費贈送的,但辦報是要花費的,我不知道要花費多少,但偶爾聽她訴述什么員工工資、印刷費、辦公費等,才知道她不但要爲保證報紙的質量而操心,還要爲保證報紙維持的資金而勞神,也就是説,她還要從事其它業務來掙錢“養報”。
   我不知道她還從事什么具體事業,她也沒細説,估計認爲天生愚笨的我是聽不大明白的,所以就懶得説,我也懶得問。但我有種感覺,她朋友多,交游廣,又執着,又能幹,不管做什么,總能掙到養報紙的那份“奶粉”錢的,《伊利華報》準能按時與愛好它的讀者見面的。
   由於總感覺她忙,所以我也就不敢常去電話“騷擾”,但內心又很希望能聽到她的聲音。有時她會向我推薦她的“心靈鷄湯”,清香而不油膩,有幾次我正“喝”得興起,卻聽見她那頭有別的電話聲響起,便有些抱怨她説,都這個年齡了,也該放慢些腳步了。而她卻説,旣然已經上路了,就停不下來了。隨後便會從電話里傳來她爽朗的笑聲。
   前些天的一個傍晩,她打電話給我,説她忙了一天,現總算忙完了。我們聊了一會兒後,她説不聊了,我到了。我以爲她到家了,不料她説她到練瑜伽的地方了,現在是她練瑜伽的時間!
   我有些意外,沒想到這個女強人浦瑛忙碌中還有着生活情趣的另一面。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