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走過春秋二十載,只因一顆服務心』
--- 記 亞洲民眾服務協會創會20週年

 
文:謝達豪
 

  亞洲民眾服務協會 (Asian Services In Action, Inc.),對於居住在俄州阿克倫市和克利夫蘭市的華裔僑胞們來說,是家喻戶曉的名稱。此非牟利機構是由四位來自移民家庭的婦女於1995年創立,秉承着一顆為華裔社群熱誠服務之心,亞洲民眾服務協會在社會各界人士和各級政府的支持與鼓勵下,走過了繁華的二十春秋。時至今日,亞洲民眾服務協會依然堅守創會時對社會的承諾,致力為俄亥俄州東北地區的新移民、低收入移民、難民及弱細社群提供優質的社區服務,務求令社區內的每一位有需要協助的僑胞,在千里之外的美國家園,能夠得到公平、合理、和滿意的生活幫助。此乃反映出四位創辦人對那些剛移民美國便缺乏生活條件,具有語言障礙的新移民表示感同身受。而她們在20年前成立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的時候卻沒預料到,此舉動便是牽動了社會對華裔大眾提供服務的重要性,及其永恆的使命。
     憶述亞洲民眾服務協會創辦人之一,前執行董事May Chen女士的話,她說:『從一個在主流機構提供服務的角度看來,有特別需求的亞洲家庭多半在這個大系統中是隱形的。』從May Chen女士的話中讓我們體會到,基於社會上這類『隱形人群』多數是受到戰爭、移民、失業、過低工資、有限英語能力、和文化差異的影響,他們無法找到渠道讓他們的意見、心聲、和不滿釋放出去,而令到主流社會造成對他們的忽視。因此,上述這點更為創立一個亞裔社區服務機構的必要性加以肯定。儘管萬物開頭難,但憑着堅毅的意志,不管路有多漫長,徑有多崎嶇,只要堅守社區服務的核心價值,通過不斷進取和努力奮鬥,理想依然會見到屬於希望的曙光。正如May Chen女士回憶當初創會時的感概,『當成立亞洲民眾服務協會時,就像開啟了一段充滿冒險的旅程。』是的,對於那些離鄉別井,闊別家園,飄洋過海來到異國他鄉的人們,他們有各種說不出的苦、流不出的淚、喊不出的話。當他們在世界的另一端重新開展新生活的同時,懷着對家國熱土的思念,背着自身美國夢的理想,卻在追夢的路途上缺乏了社會的關愛,欠缺了生活的幫助,使他們充滿陽光和春風的美國夢,蒙上了打擊的陰影。但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的創立,使其在徬徨無助的黑夜中,找到一絲援助的支柱,繼續在崎嶇不平的人生路上,踏上一步又一步的旅程。
     亞洲民眾服務協會成立初期只有緊緊的5名員工,時至今日,此機構已有超過50名員工,60多名志願者,分佈在阿克倫市和克利夫蘭市,為亞裔社群服務。在發展的道路上,今天的亞洲民眾服務協會已擴展到五類主要社區服務項目,其中包括:長者及成人項目 (Aging and Adult)、社區保健項目 (Community Health)、青少年及家庭項目 (Children/Youth/Family)、文化推廣項目 (Cultural Outreach)、和自給自足項目 (Self-Sufficiency)。此機構在過去的20年舉辦過慈善拍賣會、移民幼童與青少年的課後輔導活動,諸如此類的活動能夠增進服務對象對社區的了解和融入。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的員工將收集回來的資料列為第一類優先,以利突顯俄亥俄州亞裔美國人的存在和對社會的需求。2013年,亞洲民眾服務協會正式獲美國聯邦政府住房及城市發展部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ousing and Urban Development)批准成為俄亥俄州東北地區首個專營為華裔社群服務的非牟利團體。這項成就再一次奠定了亞洲民眾服務協會未來推動各項活動的基石,也是將俄亥俄州的亞裔團體連接起來的又一里程碑。
     長者及成人項目是專門為中年長者設立的一個社區服務計劃。該計劃是幫助非英語亞裔長者尋找合資格申請的有關社會福利。此項目會幫助長者用一個快速、免費和保密的方法,尋找任何福利申請,當找到合適的社會福利申請時,相關負責單位會對其進行再一次資格審核並篩選。此項目為很多長者因長期的水電賬單、醫療開支和食物等其他日常生活所需的花費解決了燃眉之急。有些長者必須長期處於服藥控制病情狀態,以及留在他們家中或在看護屋以得到必要的照顧,很多事那些年滿55歲(傷殘人士年滿18歲),收入有限的人士,可透過這渠道去尋找一種或多種符合他們申請資格的社會福利。此外,該項目還為設立了一個名為“Lucky Seniors”(幸運長者)的計劃,此計劃設立目的是定期給亞裔長者提供聚餐和健康資訊活動,並且向亞裔長者灌輸保健和心裡健康的輔導,從而讓廣大長者老有所樂,老有所悅。來自俄亥俄州東北地區的長者都會定期地一起聚會,並且由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為其實踐健康、飲食、和社會生活教育活動。令長者們在愉快的氛圍中與同齡知音共享歡樂。每一次的Lucky Seniors聚會,亞洲民眾服務協會都提供一些關於不同風俗文化的食物,從而讓長者在就餐的同時,也能學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飲食文化。更能在眾多參與者中認識許多對方的風土人情,促進和鞏固彼此之間友誼,一舉多得。餐後長者們還會一起學英語、出席音樂和藝術活動,或到某些特殊活動中做義工。這些活動令長者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增添多一份色彩,使其明白到他們即使是邁入中年階段,但他們對社區的影響力和貢獻量,只有增無減。
     社區保健項目是亞洲民眾服務協會近年發展飛躍的服務項目之一,該項目的任務是推動亞太裔美國人對公共健康環境的關注,和為居住不同地區的亞太裔美國人帶來平等健康保障的機會。2014年秋季,亞洲民眾服務協會在社區保健項目旗下設立一個新的『社區健康評估及研究』(Community Health,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HERI) 附屬機構。這新建的附屬機構由助理經理Cathy Vue小姐擔任,她表示會聯繫相關合作夥伴,務求為俄亥俄州亞太裔美國人社區提供更全面和具有保障性的健康保健服務。亞洲民眾服務協會於2013年也在克利夫蘭市開辦了『國際社區保健中心』(International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ICHC)。保健中心為所有持俄亥俄州醫療補助卡 (Ohio Medicaid)、美國聯邦醫療保險卡 (Medicare)者提供保健及醫療服務,無保險者也可以使用現金支付醫療費用。國際社區保健中心職員能操流利的英語、國語及粵語,能全面和專業地為客戶提供日常健康保健資訊、健康檢查、保密的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測試。社區保健項目是制定亞太裔社群保障健康的一份新力量,它也寄望與廣大亞太裔同胞共同宣揚保障健康的理念,讓大家在蔚藍的天空下共創和諧、美好、健康的生活景象。
     青少年是未來社會的棟樑,是現代社會不可忽視的力量。青少年的心態能夠反映出一個社會在若干年後的發展步伐或形式;但生命中一切的事情都並非完美,有些家庭因為父母之間的矛盾與不和甚至程度上升到需要離婚的層面,往往這些不愉快的家庭糾紛發生的時候,最大的受害者莫過於家中的未成年人。青少年的心是脆弱的,無人能夠確保一個未成年人是否將來會是好人或是壞人,所以自身的管制以及身邊人的關懷便成為決定青少年人生路的重要導航。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的青少年及家庭項目正是為那些有需要的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成員提供心靈上或精神上的心理輔導。有些家庭,丈夫和妻子在商討某些家庭事宜的時候沒法達成共識,並導致交流糾紛。此時此刻,着急的妻子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一般從亞裔的家庭而言,丈夫通常是一個家庭的『最高決策人』,而妻子是飾演着『秘書』的角色。但這些並非是絕對的,在宣揚公平地位以及男女平等的美國,丈夫和妻子是可以通過協商討論,從而得出決定的。所以,如果有家庭是因為遇到這樣的難點需要幫忙的話,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的青少年及家庭項目將會是協助解決如此紛爭的工具,它也希望透過這樣的調解方式,去挽救一個將要破碎的家庭,這樣便是三方得益。此外,青少年及家庭項目經理Kitty Leung (梁嘉琪)小姐也在位於莱克伍德市 (Lakewood)的Emerson 小學設立課後課堂計劃,名為『ASIA’s West CAM after-school program』。該課堂由梁小姐親自執教,主要是為2至12年級和來自難民背景的學生提供課後輔導及作業指導。課堂又名為『Asia Dream School』(亞洲夢想學園),這裡的學生能夠從一天課堂內學來的知識在課後課堂上與老師複述,溫故知新。這個項目的最大價值便是來自那些刻苦勤勞,不求回報的志願者們,他們都是現職的大學本科生或碩士研究生。志願者們協助梁小姐和其他項目助理一同打理日常項目事務,並有時候如需打電話與非英語客戶了解案件詳情,可擔當翻譯員。有很多志願者覺得這個項目能夠為他們提供了一座與社會連接的橋樑,使他們在準備投入社會為基層服務的同時,給予了他們自身一個實踐的機會,他們證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名言的有效性。
    美國是一個移民大國,這個國家是由來自世界不同民族、不同膚色、不同語言的人們走到一起而屹立於北美的自由土地。有些人為了家庭團聚,有些人為了接受高等教育,更有些人為了日後的事業發展而惜別家鄉來到了美國。可以說,每一位居住在美國的移民都有着他們自己的一段故事。初期來到這全新的國度,生活環境便就是90度的改變。新生活使一切歸零,猶如新畫一幅圖畫那樣。在這張平平無痕的白紙上,畫出了人生的感概,繪出了生活的點滴,描出了美國夢的追憶。當一幅畫繪畫成功之後,您會看到,即使是一幅多麼美麗生動的圖畫,往往也會有一點瑕疵。世界上最標準的時鐘,也會有數秒的誤差。正如新移民那樣,飄洋過海來到美國去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他們希望能夠早日融入這個社會,成為其一員。但他們因為文化上的差異,再加上語言的障礙,儘管他們通過勤勞、學習、貢獻來爭取換來社會公認他們其中一員的機會,他們也難以瞬間讓社會明白到他們的出發點。雖然說着不同的語言,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工作,他們卻有同樣的信念,就是渴望自己和家人能夠在這自由土地上安居樂業。雖然說,微笑是對外界交流的最美語言。但從實際的觀點看來,能夠毫無障礙地與另一方交流起來,不管從時間上或是效率上來講,都會比較優勝。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的文化推廣項目則是為移民們開通文化交流大門的鑰匙,文化推廣項目是一個提供語言、文化交流輔助的主要通道,它設立的目的是為非英語人士提供口述翻譯、書面翻譯服務。同時,此項目也提供中文學習班、美術班、中國民族舞蹈班等文娛活動。此項目的翻譯人員乃受過專業訓練或已獲政府機關認可,通過此項服務,更能為非英語人士提供協助並且縮短了翻譯誤差的時間。中文學習班、美術班和中國民族舞蹈班主要對象為7至16歲的適齡學童提供中文知識教育、美術繪畫、和帶有中華文化的民族舞蹈,使在美國出生的華裔學童能夠透過此些活動更加親近了解自己的祖國。
    亞洲人給予世人的印象是透過辛勤勞動而獲得自己的勞動果實,他們透過不懈的努力,憑著自強不息的勇氣,經歷堅毅艱辛刻苦的過程,而達致成功。這個社會上,有誰不求人?儘管是自信強大,覺得自己完全有能力去做每一件事的人,他們都會有需要幫忙的一天,只不過是遲與早的問題。每當客戶到亞洲民眾服務協會諮詢或尋求幫助的時候,他們的眼裡都憧憬着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希望,他們希望通過亞洲民眾服務協會得到他們所需所求的幫助,從而解決問題。這個也是亞洲民眾服務協會成立的宗旨,務求每一位客人都能夠在此機構所提供的服務範圍內得以相應的幫助。但幫助客戶的同時,亞洲民眾服務協會更希望客戶在接受幫助的過程中能夠學懂其解決問題之方法,並且通過自給自足獲取經驗,日後更能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這個也是亞洲民眾服務協會自給自足項目設立的原因之一,自給自足項目是一個提供給亞裔非英語人士申請社區福利、公共事務教育(如投票選舉、公民入籍)等各方面的服務。項目經理黃蘇珊女士(Susan Wong)希望客戶能夠透過此項目學懂如何為自己申請或保障社會福利,在政府平等互利的機制下能夠獲得社會的公平對待。這個項目也為廣大合資格的美國永久居民提供免費的公民入籍考試培訓班,凡是持有美國綠卡達到可符合申請公民入籍考試的認識,均可在克利夫蘭的亞洲民眾服務中心辦公室報名參加入籍考試培訓班。該培訓班由一名資深志願者陳仲光先生 (Don Chan) 任教,學員在課堂內學習100條公民入籍考試試題和一些關聯的英文詞彙,以應付移民官的詢問和評核其英語水平。入籍培訓班開班以來,已有一定數目的學員通過了美國移民入籍考試,正式成為美國公民。基於有部分的社會福利最低申請條件對象為美國公民,所以透過此學習班能夠更有效率地讓那些渴望成為美國公民的人士提供多一條渠道。此外,自給自足計劃也會為所有欲申請社會福利的人士提供免費申請服務,客戶可以透過預約時間,前來亞洲民眾服務協會辦理相關事宜,例如糧食券(Food Stamp)、家居能源補助 (HEAP)、醫療保險 (Obamacare, Medicaid, Medicare)等其他社會福利。過去的2013年,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的自給自足項目已為全俄亥俄州東北地區超過1千1百戶家庭申請了聯邦醫療保險。這是機構成立以來的一個戰績和考驗。
    亞洲民眾服務協會這20年雖不能說是艱辛歷程,但回憶這段路程確實歷歷在目。從沒變有,從有變優,從優變更優,其員工都付出了不可否認的汗水。但他們堅信,只要他們一日是亞洲民眾服務協會的員工,他們都將盡自己的工作本份,全心全意地為華裔社區乃至亞太裔社區服務。亞洲民眾服務協會將秉承及堅持一直的使命,繼續提供優質服務。憑着他們的對客戶的責任和不向困難低頭的信念,亞洲民眾服務協會一定能夠與廣大客戶一起,攜手在這片祥和、自由、溫馨的熱土上寫下更光輝燦爛的一頁!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