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克城消息

   
 

感慨中國行:夢從這里開始-讓漢語走向世界

      每次中國行 會見老朋友認識新朋友 都感覺是一次親情友情激情的交流 是美好期待與憧憬 更是一個美好夢想的開始 這里有強國夢 有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夢 更有伊利華報不斷發展壯大的夢! 浦瑛

 
熱烈祝賀孔子學院成立10周年

      4月28日,我在中央電視台新影集體的張榮貴導演的引薦下,採訪了國家漢辦副主任胡志平先生,長達1個半小時與胡主任零距離的交流讓我深深體會到漢辦肩負重任,僅僅10年在世界各地開花結果了400所孔子學院,如胡副主任説的那樣:我們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十分感謝他在百忙中接受伊利華報的專訪,他詳細介紹了孔子學院目前的發展情况,孔子學院目前正在向特色化發展,如中醫孔子學院,美食孔子學院,旅遊孔子學院等等,其重要目的就是介紹中華五千年的文化。
       在我們相互交流過程中胡志平副主任分別介紹了孔子學院從創辦到成立、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重點介紹了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國爲什么能在短短十年內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國的大學校園,主要是世界各國對中國文化的愛好及迫切需要爲基礎,對方國家出資金和敎學場所,中國提供書本和敎師的合作模式爲發展軌迹;同時介紹孔子學院多樣化的辦學理念,以漢語言敎學爲主,多樣敎學爲輔的理念, 最後介紹了孔子學院的與世界各國文化交往中的地位和合作方向,爲世界更需要中國,爲中國更需要世界做好語言服務的基礎工作。
       自2004年底第一所孔子學院揭牌以來,目前已經在全世界近100個國家建立了330多所孔子學院,並建立了以中小學生爲主要敎學對象的孔子課堂400余個。


       胡志平説,近年來,由於經濟政治地位不斷提陞,中國的國際影響迅速擴大,國外瞭解、學習中國語言文化的需求也隨之增加。這爲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機。目前採用的中外合作辦學模式,首先由國外大學向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提出申請,經審批後與國內一所大學“結對”,雙方在人財物三方面共同投入並進行管理。
       胡志平還表示,這種合作模式使孔子學院成爲承載和傳播中國文化的載體,更爲中外大學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搭建了平台,爲中國大學走向國際化開創了一個新途徑。同時,中外合作的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國外大學的能動性。“這是孔子學院的一個重要辦學理念,即適應和幫助外國朋友學習中國文化、瞭解中國。通過語言、文化的交流來增進中外人民的瞭解和友誼,推動中外雙方在各個領域的合作,促進世界多元文化的發展。”他強調,孔子學院的發展注重“雙贏、共贏”策略,力求實現雙方利益的最大化。
        另外漢辦還十分重視敎學內容,孔子學院亦主張發揮各自特長,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地開展語言文化課程。胡志平舉例説,“我們會針對敎學對象的不同,分別開設適應學生、商務人員及普通民衆等不同需求的漢語課程”。在敎學方法上,亦借鑒國際上敎授第二語言的新方法,即用對方母語進行漢語課程的敎授。同時,針對不同國家地區文化背景的不同,孔子學院已經開發出多達45種語言的漢語敎材,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爲配合漢語敎學,孔子學院還積極展開“三巡”活動,即文藝巡演、文化巡講和敎材巡展。文藝巡演是對口學校的大學生藝術團展開積極互動,互相訪問並呈現帶有各自特色的文藝演出。胡志平説,“相較一般文藝團體,大學生外語水平較高,能夠與國外朋友直接交流,讓當地民衆瞭解到更加生動鮮活的中國文化”。文化巡講是邀請中國專家到國外孔子學院進行講座,實現文化領域較高層次的互動。敎材巡展則是在各地孔子學院進行語言敎材、中文讀物等圖書展覽活動,甄選較爲優秀的中文敎材。此外,在每年一次的全球孔子學院大會上,來自世界各地的學院負責人集聚一堂,交流敎學成果,共同討論孔子學院未來的發展方向。
    最後胡志平表示今年是漢辦成立10周年,這十年來從成立到發展一個字就是“快”,這離不開國務院等各部門的支持!


漢辦由來:
    國家漢辦成立于 1987年,是由國務院11個部門領導組成的日常辦事機構,設置在敎育部內。國家漢辦成立的初衷是希望以語言作爲橋樑,以民間的文化語言交流的方式傳播中 華文化,達到宣傳中華民族價値觀的目的。
職能
1、制訂漢語國際推廣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
2、支持各國各級各類敎育機構開展漢語敎學;
3、指導孔子學院總部建設孔子學院;
4、制定對外漢語敎學標準並組織評估,開發和推廣漢語敎材;
5、制定對外漢語敎師資格標準並開展培訓,選派出國對外漢語敎師和志願者,實施漢語作爲外語敎學能力認證;
6、制定對外漢語敎學網絡建設標準,構建相關網絡平台並提供資源;
7、開發和推廣各種對外漢語考試。
孔院
     2002年,中國開始醖釀在海外設立語言推廣機構。從2004年開始,在借鑒德國歌德學院、法國法語聯盟、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等機構推廣本民族語言經驗的基礎上,我國在海外設立的以敎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爲宗旨的非營利性公益機構終于誕生。國務委員陳至立提議,以中國儒家文化代表人物孔子的名字將其命名爲“孔子學院”。
成果
     2007年,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已在9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大學和中學合作,在當地設立300多所孔子學院和 300多個孔子課堂。其中,亞洲31個國家和地區共設立了74所孔子學院和30個孔子課堂,而且這個數字每天都在增加。每所孔子學院,均由國家漢辦以15 萬美元支持啓動,中外雙方每年再以一比一的比例配套支持。國家漢辦2010年獲中國政府撥款8億元人民幣,支持發展分布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
     中國國務院參事、國家漢辦主任許琳日前在新加坡出席第二屆亞洲地區孔子學院聯席會議前接受了新加坡當地記者的採訪。在談到國家漢辦在世界設立孔子學院的數量目標時,她説:“法國政府的推廣法語機構——法語聯盟(Alliance Francaise),在世界設有1300個點。我的夢想是希望能在政府加大投資和企業家慷慨捐助下,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數量,能在未來10年趕上法語聯盟。”許琳指出,全世界人民學漢語的熱潮已成了再也擋不住的勢頭。5年前,美國只 有200所學校敎漢語,現在已是當時的10倍,達2000所。她每天會接到至少40通來自世界各大學的電郵,要求和國家漢辦合作設立孔子學院,或要求加派 漢語敎師,或資助擴充敎學大樓等。這使她每天得工作10至15小時,以答復來自不同時區國家的電郵。她笑着説:“我們白天時,我必須工作;他們白天時,我 也得工作,有什么辦法呢?漢辦就是要致力爲各國提供漢語言文化的敎育資源和服務,儘量滿足海外漢語學習者的要求。”許琳表示,因爲供不應求,國家漢
     辦目前最大的困難是缺乏足夠數量的敎師。她指出,派出去的每名漢語敎師必須通曉當地語言,要滿足這個條件實在不容易。例如泰國,當地1200所中小學,有50萬名中小學生學漢語,漢辦在泰國也設了12所孔子學院,每年需要提供1000名懂泰語的漢語敎師。她還透露,培養了6位諾貝爾奬敎授的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是一所頂級大學。該校校長原以爲設立了孔子學院,能有50名學生來讀就好,不料卻有2000多人報名,他們要求國家漢辦趕緊派敎師去。可是懂西班牙語的敎師很少,結果國家漢辦就趕緊派了70到80名年輕人去智利、阿根廷、秘魯、哥倫比亞、西班牙學西班牙語,僅學習了1年就去當地的孔子學院任敎了。
     目前,中國在全世界116個國家建立了430多個孔子學院,還有650多個孔子課堂,成爲漢語敎學推廣與中國文化傳播的全球品牌和平台。並透露,佔地500畝的孔子學院院長、外派敎師硏修和孔子學院示範基地將建立。而《孔子學院規劃2012——2020》則 明確指出了孔子學院未來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球孔子學院達到500所,中小學孔子課堂達到1000個,學員達到150萬人,其中孔子學院(課堂) 面授學員100萬人,網絡孔子學院注冊學員50萬人。專兼職合格敎師達到5萬人,其中,中方派出2萬人,各國本土聘用3萬人。大力發展網絡、廣播、電視孔子學院。


習近平主席關心中國文化傳承:


    習近平主席同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敎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座談
3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柏林會見了德國漢學家、孔子學院敎師代表和學習漢語的學生代表,同他們就加強中德語言文化交流進行座談。
    參加座談的德方與會人員有的是硏究中國歷史文化的學者,有的是從事漢語敎學的專家,還有的是對中國語言文化感興趣的年輕人。座談開始前,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


    習近平表示,在座的大多是漢學家、中國通,爲促進中德文化交流作出了不懈努力和貢獻,我向你們表示敬意。我想先聽聽大家的想法和意見。
     歌德學院北京分院首任院長阿克曼、德國埃朗根-紐倫堡大學國際人文硏究院院長朗宓榭、杜塞爾多夫孔子學院德方院長培高德等先後發言。他們用流利的漢 語介紹同中方交往合作成果,暢談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對中國形象的良諫和對孔子學院的期許。他們建議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更好結合,並以外國人容易接受 的方式對外傳播,提陞中國的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他們表示,現在越來越多的德國人願意學習中文,希望瞭解中國文化,建議中國加強對外文化交流。
     習近平邊聽邊做筆記。大家發言後,習近平表示,你們中文講得這么好,令我贊嘆。你們的看法和建議有深度、有見地、很中肯,我聽了很受啓發,感受到你們對中國的友好感情和文化認同,看到了中德文化交流的價値所在。我會認眞硏究你們的建議。
     習近平指出,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國際關係民主化的時代背景下,人與人溝通很重要,國與國合作很必要。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就是語 言。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一個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過語言表達和傳遞。掌握一種語言就是掌握了通往一國文化的鑰匙。學會不同語言,才能瞭解不同文化的差異 性,進而客觀理性看待世界,包容友善相處。
    習近平強調,一些人對中國有偏見,主要是源于陌生、隔閡和不瞭解。瞭解中國,不能只看一個點、一個面,切忌盲人摸象。介紹中國,旣要介紹特色的中 國,也要介紹全面的中國;旣要介紹古老的中國,也要介紹當代的中國;旣要介紹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也要介紹中國的人和文化。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已經成爲中國 文化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潜移默化影響着中國人的行爲方式。我們正在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値觀,其中一些重要內容就是源于中華文化。
     習近平指出,在中外文化溝通交流中,我們要保持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潜移默化,滴水穿石。只要我們加強交流,持之以恆,偏見和誤解就會消于無形。
     習近平表示,德國出了許多文學家、哲學家、科學家和藝術大師。我們很尊重德國文化。現在,在德國學習漢語的人越來越多,中國一些院校也開設了德語 課。我們鼓勵進一步發揮孔子學院作用,加大語言交流合作和中西方比較硏究。希望兩國年輕人加強交往,傳承友誼。對包括諸位在內的外國中國問題專家,我們願 意抱着謙虛、尊重的態度同你們交流,聽取你們的意見。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