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我剝得一文不名丟在沙漠的中央,只要一行駝隊經過——我就可以重建整個王朝.”
——洛克菲勒
談起洛克菲勒,可能人們津津樂道的可能會是他的石油帝國,銀行,他的地標建築,可能是是他不計其數的資產。而一個人給歷史留下的烙印,更多的會是這個人物的精神。經濟危機像只是鋪天蓋地的怪獸,生活在美國的人們都不同層次的受到了影響,但生活的樣子不應該以外界的變化而變化,生活的滿意度永遠得判定人只有一個,那就是自己。在與克利夫蘭當地作家Sharon
Gregor長達半天的交流和採訪中,及她的出版物《Rockefeller's Cleveland》,《Forest Hill: The
Rockefeller Estate》中,我們看到了“賺錢英雄”身上別樣的精神。
張博採訪Sharon Gregor
當今美國生活從政治、經濟到軍事、文化,各個領域無不打上“洛克菲勒王朝”這條石油巨鱷的烙印。洛克菲勒王朝已興盛了一百多年,傳了三代人。儘管每代各有建樹,都有元勳,但眞正使本家族成為石油巨鱷的還是第一代創業人約翰·洛克菲勒,美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壟斷財團——美孚托拉斯,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而約翰·洛克菲勒恐怕是美國歷史上最具爭議性的歷時角色,人們對他的發家史如數家珍,洛克菲勒家族的地標建築比比皆是。有的媒體民眾對他恨之入骨,稱他是魔鬼的化身,但也有的人對他倍加推崇,比爾蓋茨就曾經表示過,在掙錢上他只崇拜過一個人,那就是洛克菲勒。歷史最公正無私的地方就是它會把每個人一無所有的帶到這個世界上來,又一無所有的把這個人帶走。屬於這個人的財產,或成為了子孫後代的財富,或歸還了社會。而給歷史留下的烙印,就是這個人物的精神,在經濟危機的罅隙間生存的人們步履維艱,而此時此刻,我們可能需要生活,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精神的支撐。
敢為天下先
洛克菲勒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堪比聖人,我們看到的常人所不能的堅持,也看到了他“敢為天下先”的氣魄。1855年,約翰·洛克菲勒高中尙未畢業,便決定放棄升大學的機會,到商界謀生。當年9月26日,他在一家經營穀物的商行當上了會計辦事員,每週工資4美元。1858年,洛克菲勒向父親借款1000美元,加上自己積蓄的800美元,與比他大10歲的克拉克合股創辦了一家經營穀物和肉類的公司。這一年,他年僅19歲。由於經營順利,他第一年就做了4.5萬美元的生意,淨賺4000美元。到第二年年底,他們淨賺1.2萬美元,洛克菲勒分得6000美元。洛克菲勒做生意時總是雄心勃勃,信心十足,同時又言而有信,待人誠懇。最初的合作夥伴克拉克對洛克菲勒的做事仔細十分欣賞,他描述當年的情況說:"他有條不紊到極點,留心細節,不差分毫。如果有一分錢該給我們,他必取來。如果少給客戶一分錢,他也要客戶拿走。"
起點對於人並不重要,重點在於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人能走多遠,能爬多高。這個眞實的社會中,可能天賦比練習重要,頭腦比學習重要,洛克菲勒無疑就是那個旣有天賦又有頭腦的人。所以無論他的起點只是一個週薪4美元的會計,或是一個服務員,小時工,該屬於他的帝國還是會屬於他,這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經濟危機的來襲,讓人們迷茫看不到未來,甚至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事實上機會是一定有的,關鍵是當機會來的時候,自己是否做到了那個最好的自己去迎接這個機遇。《老子·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按東方的思維來講,洛克菲勒肯定是個反面敎材,他的做法總是異于常人的思維,當所有人都在瘋狂的開採原油的時候,洛克菲勒大膽預測原油價格會狠跌,原因是供過於求,沒有足夠的煉油廠來把原油轉化成直接可用的能源。而歷史證明,正是他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膽識和做法,才有了後來的洛克菲勒家族,也才有了創時代的美孚托拉斯。
幫別人就是在幫自己
托拉斯在全美各地、各行業野火般迅速蔓延開來。在短短的時間內,這種壟斷組織形式就佔了美國經濟的90%。19世紀80年代,洛克菲勒大舉向西歐和中國擴大海外市場,美國的工藝已使標準公司的產品優於歐洲人的產品,因而標準公司贏得了歐洲大部分地區的煤油市場。在中國,標準公司為自己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市場。他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策,免費送掉幾百萬盞廉價的油燈,當時的中國覺得這些“洋人”肯定是腦子進水了,出來做生意盡然不掙錢。而後來等他們要購買和點燃標準公司的煤油的時候,大家才反應過來,原來那些免費的燈原來不是洛克菲勒在幫中國的窮人,而是在為自己打開中國市場鋪路,人們把那些燈稱之為稱之為"點燃亞洲光明之燈",就這樣,標準公司一步一步地把石油市場從歐洲擴展到亞洲,進而擴展到全世界。
幫助別人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許有的是有策略性的幫助,但冥冥中自有天意,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生活的回報,整個世界都是平衡的,你幫助了太多的人,等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自然也會有人回來幫助你。人是一個有思維和組織的種族,這也就是為什麼人沒有其他其他動物兇猛,高大,但是卻成了自然界最強大的動物。所有的事情都在迴圈之中,善因總會有善果,無論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幫助了別人這就是事實。在人生的末期,洛克菲勒更是把這種無私的精神發揮到極致。他人生的後40年致力於慈善事業,主要是敎育和醫藥領域。在中國,他更是出資建立了協和醫院,極大的促進了中國近代醫學的發展與進步。這40多年的時間裏,洛克菲勒的形象幾乎與之前的截然不一。我想這才是社會眞正記住他的原因,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後來的比爾蓋茨,巴菲特等等人做好的榜樣。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洛克菲勒都開始以一股正能量的姿態走上了歷史舞臺。
富貴不淫
先秦·孟軻《孟子·滕文公下》:“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從這點來說,洛克菲勒眞算得上是古今中外數一數二的大丈夫。雖然富可敵國,但是他仍然保持著自己最低調的生活態度和人格品質。他忠誠,一生只有一個女人。結婚這一嚴肅的事實,它本身便是一項重大的投資。幸福的婚姻是人生重要的支柱,其積極作用是不可估測的;而另一方面,不幸的婚姻所招致的損失同樣深不可測。發文時代的年輕人對婚姻這一投資,大多是過於隨便,過於草率。而輕率地對待這一人生大事的確太悲哀了,隨之而來的無窮的苦惱則更令人痛心。在婚姻這件事上,洛克菲勒將之看做十分神聖的一件事情。在他的小女兒伊莉莎白婚姻和工作遇到困惑的時候,他曾這樣吿誡過她:“我希望婚姻是一種轉化。愛情就像一粒種子,到時它就會成長、開花。我們不知道開的是什麼花,但是肯定它會開花。如果你的選擇是精心而明智的,愛情的花朶將會是甜美的;如果你選擇的時候不用心或判斷錯誤,愛情之花就不會完美。兩個不同的人、兩種不同的風度、兩種不同的意識走到了一起,並一起分享生活。他們看起來各自不同,其實早已融為一體。雙方對生活都有了新的認識,我曾經擔心的愛情的枯萎和生活的束縛並沒有出現。”從洛克菲勒對他女兒的話中,我們看到了他對待婚姻的態度——從一而終。
回到中國或是美國的的社會,無論哪個朝代,無論什麼樣的生活狀態。正如人們所總結的那樣“男人有錢就會變壞”。這像是個可怕的心理暗示,又像是個恆古不變得定律。後人該高興的是,世界上曾經最富有人的,打破了這個規律。有錢還有什麼買不到。但人們往往忽視了最內核的東西。有錢可能可以買到女人,但買不到愛情;買得到慾望,卻買不到滿足;買得到今天,卻買不到明天。更主要的是,得到了片刻偷歡,卻失去了內心最純眞的快樂。愛情從來都是很聖潔的,婚姻從來是件很嚴肅的事情。不僅是對對方的尊重,更是對自己的尊重。回到中國國內的社會,十個貪官落馬都會抖出若干個情婦,敎授名譽掃地會牽出好幾個女學生。打著各種各樣的旗號,“家中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越來越放蕩的社會氛圍。而事實上一個社會的氛圍會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這個社會的進步與否,但社會有了病根,前進了三步,退了五步,還不如不發展。一個家庭是一個人的支撐,會有主內主外之分,會有左輔右弼之別,但絕不該有三妻四妾之景。這個世界首富敎育我們的,愛自己的家庭,愛自己的妻子,這些才是江山的根基。
“豐城劍回,落葉歸根”
“拔地巨槐沖碧漢,相承一脈密分枝;樹身即使高千丈,落葉歸根也有期”。提到關於洛克菲勒的城市座標,人們可能想到了第五大道的洛克菲勒中中心,紐約帝國大廈。很少有人(甚至那些拍攝洛克菲勒紀律片的人和硏究洛克菲勒的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到克利夫蘭,但當一個地方成為這個人的起點和終點的時候,重要性就不言而喩了。這些都是後話了,而這裏眞正說要說的“落葉歸根”是洛克菲勒“對半”的人生,前半生從這個社會吸取了大量的社會財富,而後半生把這些財富都歸還社會。1902年,洛克菲勒財產是2億美金,而美國GDP是240億美金。隨著美國的現代化,能源需求大量增加,他的財富繼續快速飆漲,在一次大戰前夕達到了約9億美金。據紐約時報報導:“據估計,洛克菲勒先生在退休後從他標準石油托拉斯的股份及其他的投資,累積了約$1,500,000,000的財產,這可能是任何一位私人美國公民憑他個人努力所可能累積的極限。”在他1937年死亡時,他的財富總値估計為14億美元,而美國GDP為920億美元。若以財富所佔美國GDP百分比的方式換算,老年的洛克菲勒無疑是美國現代史上第一富豪,不是任何聞名的美國超級富豪─包括比爾蓋茲或山姆·沃爾頓─所可能相比的。後半生,洛克菲勒在他人生的後40年致力於慈善事業,主要是敎育和醫藥領域。他在1897年正式結束對標準石油的直接管理,但保持了大部分的股權。他出資成立洛克菲勒硏究所,資助北美醫學硏究,包括根除十二指腸寄生蟲和黃熱病,幫助了野口英世的硏究,也對抗生素的發現貢獻甚大。另外難得的是,他對黑人族群非常關照,並斥鉅資提陞黑人敎育,廣設學校。他也是個虔誠的北浸禮會敎友,並且在他的一生中支持了很多敎會背景的機構。今天的兩所美國頂尖大學:芝加哥大學、與洛克菲勒大學都是他創辦的。現今的紐約市也處處可見洛克菲勒家族留下的地標,如聯合國總部大樓、洛克菲勒中心等等。
最大的敵人也可能是你最得力的朋友
傳記家Allan Nevins,曾對洛克菲勒的敵人如此回答他的結論:“洛克菲勒的巨大財富不是從別人的貧困得來的。他不是像隕石那樣的破壞一切而前進,而是經過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大膽冒險,在一個許多資產家都不敢踏入的新興危險領域中冒險。他也有努力的員工,更有比過去美國工業家們更為睿智而有遠見的計畫。1894年,石油的商機並不比鋼鐵,銀行,或鐵路來得多。這位巨人聚集他的財富,又顧到別人的利益,這是最挑戰我們傳統認知的地方。我們有很多的證據顯示,洛克菲勒始終如一的作法是給競爭對手合理的補償,可能是現金可能是股票,讓他們退出。公平的說,一個公正的歷史學家應該認為洛克菲勒比卡內基對競爭者更為仁慈。我們可以得到這個結論:“他的財富跟和其他同時代的巨富們相比,是最不骯髒的。”
我們把眼球放回到NBA的領域,時間回到2006年,當時聯盟裏湖人隊最強得分手科比布萊恩特遇上了最強防守者羅恩阿泰斯特(現更名為慈世平),這一定程度上又回到了“最尖銳的矛”和“最厚實的盾”的問題,比賽中的激烈程度也可想而知。而後科比布萊恩特放下憤怒與恩怨將阿泰斯特招入麾下建立了湖人王朝。在這個故事中,科比和洛克菲勒共同具備的一個品質就是——最大的敵人也可能是你最得力的朋友。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眞正做起來的時候,卻是那麼的艱難。這甚至可能上昇到一個哲學問題的高度,因為在放下憤怒的時候,事實上是和自己的較量。最艱難的敵人就是自己,當一個人戰勝了自己,那就眞的強大到沒有敵人了。所有的敵人和朋友都是自己來劃分的,當自己覺得沒有敵人的時候,就是“無敵”的境界,這是洛克菲勒敎給我們的又一種精神。
財富可以殆盡,大樓會倒塌,地域會變遷,人終會死去,唯有精神,萬世長存。也唯有精神,値得銘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