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伊利華報迎來一位新的客人,她叫張琳娜,靑春健康,因爲她的專業是傳媒,她人熱情好學有衝勁,只是目前華報沒有實力雇人,我和琳娜談到早年伊利華報還創辦伊利杯,一來提供華人文化和娛樂同時也想讓華報更有影響力,但因爲經費問題,在創辦3屆後就沒有再繼續,實在是件遺憾的事情。
現在伊利華報腳踏實地在俄州創辦了十年,也認識不少人,俗話説:人20-30歲靠體力,30-40歲靠腦力(智慧)40-50靠人脈,我曾經看到一條標語記寫道:人脈就是錢脈,而人脈是多年的節蓄。
日前我認識了一位經營4K Programs的Arthur Fayne先生,他經營一個無盈利組織;搞敎育體育文化,他希望能和中國有文化交流,我深知琳娜是學習音樂出生,又在歐洲流學精通法語和英文,年輕有活力,我希望我們大家一起合作;好的果實大家分,好的福田大家耕。五年前我畫了一個未來的計劃,這是我的夢想,我希望更多有能力有財力的人和我和伊利華報全體同仁一起分享甜酸苦辣,這樣的人生是很有意義的。
更多的而人脈是多年的節蓄。
我自己親身體會,我有一群支持我的朋友,我稱他們是我的“朋友銀行”我是隨時隨叫,他們爲我是隨時隨到,過去只要幾個星期周轉,現在要半年一年,朋友給我的收據:無息再加不要着急。這個十年我過的充實。浦瑛
我,2006畢業于歐洲商業學院市場專業,2011年在美獲得商業傳媒碩士學位。在遊歷了大半個地球後,最終選擇在美國這片熱土定居下來。自喩,和許多來美國的有志人士一樣,想在美國闖出一番天地。畢業以後,一直在尋找一條未來發展的道路,也不斷涌現出很多好的想法。但,雖然有專業知識和語言方面的優勢,但卻一直無法找到合適的機會,很多時候都有種無法施展的惆悵,這也就是我們中國人經常講的缺乏"天時,地利,人和"吧。曾經想過改變職業方向,放棄這個專業,但卻很不甘心,因爲自己也對商業傳媒方面有很濃厚的興趣,也投入了很多精力。
張琳娜與中國駐比利時大使章啟月合影
張琳娜和比中商會會長
張琳娜和比利時副總理
我是一個中國人,中國城是我一定會去的地方。而,幾乎中國城的每個角落我都會看到有"伊利華報"的身影。每次我都會拿上幾份,一份留給自己,其他帶給友人。雖然報紙沒有那么大的篇幅,但它的內容卻流露出編者積極服務華人社區和對這紙的那份熱情。在那個時候會想,如果能有機會和這份報紙的主編取取經,那一定會受益匪淺。而更沒想過的是,有一天這份報紙將會成爲引領自己邁向未來重要一步的紐帶。
也許是上天聽到了我內心的期盼,在一次很偶然的機會認識了伊利華報的主編蒲英女士。在我印象中蒲英是位強硬,難接近和相處的人。但在和她的談話和交往中,我感受到了她的熱情和爽朗。在初次見面的我身上花那么多時間開導。在她的鼓勵下我獲得了很多信心,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她對我講訴了她辦這份華報的酸甜苦辣,鼓勵我不要放棄,要向自己的理想努力。她説她對待這份報紙就像她的寶貝一樣,因爲這是她的愛好和理想,雖然有苦但不會放棄。她也盛情邀我加入,也希望我對待我人生的理想和目標要有同樣的心境,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在她的安排下,我結識了Arthur Fayne,等有志人士。Mr.Fayne 是4K Programs
的主席,他曾是位體育健將,但天有不測風雲,在他人生的低谷時期,他選擇了投身于無盈利組織,
並取得一定的成就。現在,他與多個國家取得協作爲兒童健康成長做努力。在Mr. Fayne聽過我的設想和目標後,他很感興趣,並希望進一步的瞭解。爲此,我也更堅信自己要走的路,也證實蒲英女士的忠吿是對的--只要堅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就一定會成功。可以説在認識蒲英前我還是個苦悶的學子。現在我已經可以爲我的未來邁出堅定的一步。我很感激能結識蒲英--我人生中的一位良師友。
即將是伊利華報10年報慶,蒲英女士爲此次慶祝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更有幸被邀見證這次盛會。在此,也衷心希望伊利華報能越辦越好,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