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星期日,我專程從加拿大的多倫多來到克利夫蘭參加由《伊利華報》的“咖啡時間讀者見面會”和“華人之家”共同籌劃舉辦的大型勵志活動
“將快樂帶給華人社區”。首先《伊利華報》的主編浦瑛女士和幾位編輯工作人員向與會者介紹了華報的工作和運作情况和即將舉辦的一些活動的安排。接着由本次活動特別邀請的匹兹堡著名華人社區活動家陳世瑞先生爲與會者做了一次精彩的“幸福人生”講演,主題是“怎樣做一個快樂的人”。
我已經是第三次聆聽陳先生的“幸福人生”講座了,每次都有很大的收穫和學到値得反復回味的東西。作爲匹兹堡的名人和成功華人企業家,陳先生利用業餘時間在匹兹堡當地的華人社區進行“幸福人生”講座已經有十二年的歷史,這個活動後來又逐漸擴展到了俄州的多個各城市的華人社區並收到了極好的效果,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在今次的講座中,陳先生以淵博的知識,
幽默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喩深入淺出地講解“人生怎樣才能快樂”這樣一個深奧的人生哲理,會場里氣氛熱烈,始終笑聲不斷,大家都爲陳先生精彩的講演所打動,每一個與會者都受益非淺,都得到全新的感受和心靈上的收穫,相信大家在聽過這樣的講座後,一定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和寧靜的心態來面對自己的人生和生活,從新體會生活中的苦與樂,更加珍惜每個人的今天。
在這次活動中,我見到了克利夫蘭和匹兹堡等地的許多華人朋友,感受到了大家對華報的熱情和期待,同時也感覺到作爲多年服務于當地華人社區的一個重要的華人媒體,伊利華報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經有了不可替代的地位。聽着陳世瑞先生講解有關“快樂和痛苦”的哲理時,不禁想到:人亦如此,報紙和事業何嘗不也是如此?回想多年來華報創辦成長走過的路,里面有艱辛困苦,也有幸福快樂。可是如何能夠讓華報的未來少一點困苦而多一點快樂?分析下去可以看到華報是一份基于廣吿收入而支撑的免費報紙,而廣吿客戶的來源在很大基礎上是與經濟金融大環境息息相關。因此當經濟不好時,報紙的發展一定會受到嚴重的拖累,不用説困苦就連生存也會受到威脅。無論此時報紙已經辦到什么樣的規模,每期出版多少頁,或者發行到多少個城市,成功的快樂馬上就會因爲新一輪經濟的不景氣而變爲無可奈何的困苦。怎樣才能讓報紙不受或者少受經濟的影響,只有在辦報資金的來源方面想出解決辦法,此時華報面臨的選擇不外乎:
1,
另找(或賣給)一家有實力的後台:但問題是華報從此就從敢於爲華人説話的喉舌變爲一切必須看“婆婆”臉色的“小媳婦”,何况這種有錢並願意出錢的婆婆也並不容易找到。
2,
將來把華報變爲一種“非牟利”基金組織:從政府的資助和社會的捐助獲得辦報的資金,這個想法本身不錯,但前路漫漫,且不説轉爲“非牟利”組織需要費多少周折,就算轉型成功,當你一手從政府手中拿錢,同時你又發現自己在某種觀點上與政府不太一致時,你會有勇氣發表自己的看法嗎?
3,
從廣大讀者那里得到資助:這似乎也是一條行不通的路,從讀者得到一些零散資助對於一事一時是可能的,但絶非長遠之計,何况儘管大多數人願意幫助華報,但確實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4,
華報自己再辦一個企業用其收入支撑華報的運行:面臨的選擇是,哪種企業是肯定能賺錢的?有人建議成立一個營業性的文化機構,通過經營各種文化娛樂活動來獲利,並用此資助華報。這個想法好像可行,但實施前一定要經過嚴謹的市場調查,到時候眞的辦成了,是否能得到各社區華人朋友的廣泛支持呢?
不管如何,旣然華報是華人社區自己的報紙,還是應該請我們的華人讀者們大家爲華報的生存和發展獻計獻策。大家播種下的種子,也一定能接出豐碩的果實,因爲華報生存發展了,也一定會將更多的快樂帶給華人朋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