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關於華報

主編的話

華報電子版面閲讀下載

刋登廣吿

發行訂閲

招聘職位

聯係我們

 
 

 

劉以棟財經專題    

     
 

 

美國富人怎么處理財産

大家都希望成爲富人,但是財富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身外之物。所以,當我們中的許多人在努力掙錢時,許多富人卻在爲怎樣分配財富而煩惱。

過去這些年,因爲工作關係和個人興趣,我旁觀了許多美國富人對自己財富的再分配。對照國內現在流行的“富二代”概念,我想在這里提一些個人看法。

善意的舉動---捐出去。雖然美國是一個金錢社會,但是許多美國富人願意把自己積累的財富回報社會,以各種形式捐出去。遠的來看,許多著名的美國私立大學,以及大學里以姓氏命名的大樓及學院名稱,都是富人捐錢留下的印記。近的來看,美國的第一和第二大富翁,比爾-蓋兹和巴菲特,都決定把他們的主要財富捐給蓋兹基金會,用作慈善事業。雖然很多人不相信善有善報,但我認爲把錢捐出去屬於一個良性行爲,對社會和對家庭都有好處。從社會的角度,私人財富可以捐用到急需的地方,從而有利于社會的發展,有助于縮小貧富差別,減少産生暴力行動的土壤。從家庭的角度,巨額財富未必對家族的發展有利。沒有了生存的壓力,很多人會失去奮鬥的動力,長久下去,對家族的繁衍未必是件好事。

正常的舉動---傳給子女。雖然許多美國富人把錢捐出去,但大部分美國富人還會選擇把錢留給子女。掙錢不容易,誰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生活得好一些,避免自己當年創業時的那份苦。就是巴菲特,也計劃給每個子女留下十億美元。都是留錢給子女,美國富人的做法跟中國富人也有所不同。在美國,許多企業家選擇把主要財富留給自己最杰出的子女,而非平均分配。美國富人認爲,財産是我的,財富分配由我作主,如果把我的家産傳給我最杰出的那個子女,那么他或她就會繼承我的夢想,把我的企業發展壯大,把我的夢延續下去。相比而言,中國富人的子女更容易認爲老爸的財富是我們大家的,分給我們是遲早的事,並且應當平均分配。結果是,美國有許多龐大的家族企業,上百年而不衰。中國富人因爲經歷社會變更的緣故,現在還很難評論。

理性的舉動---錢權分開。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財富應當在開辦實業中創造和積累。很多大企業家能有今天,與他們過去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在他們過去的創業經歷中隱藏着艱難和困苦。雖然許多企業家的子女也很杰出,但很難想象,富人的子女還都能象他們的父輩那樣艱苦拼搏,不斷進步。首先,這拼搏的動力從哪里來;其次,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吃那份苦的。一位美國老闆給我們看他爺爺的汽車牌照,“168”。他問我們“168”代表什么意思,當然我們中國人都知道,“168”等於“一路發”。他爺爺當然不知道我們中國人的意思,他指的是,168=24X7,即每周七天,每天24小時,老闆都要爲自己的企業操心。美國富人當然知道他們的子女不都是管理企業的料,所以他們會選擇把公司上市,雇人去經營公司業務,子女掌管董事會,擁有財富而不經營企業。

謹愼的舉動---建立基金會。美國人也是人,是人就傾向于好吃懶做。我們中的許多人,不是不想享受,而是沒有條件享受。問問你自己,如果你明天中了五百萬美元的彩票,那么你後天是否還會去上班。富人子女不需要爲錢去工作,那么怎么讓他們去努力工作就是一件很難的事。巴菲特曾經講過,他工作中的最大挑戰,就是當他手下的人不需要爲錢工作時,怎樣讓他們每天早上按時起床去上班。美國富人當然也知道這一挑戰,所以他們會選擇建立基金會,對子女用錢進行控制,限制用錢目的和用錢額度,減少子女對遺産的過分依賴。從這里大家也就明白爲什么許多美國富人選擇把錢捐出去。有興趣的讀者也可以參見拙文“王老先生那塊地”。

傳説當年曾有人勸林則徐爲子女存點錢,林則徐回答説,我兒如象我,存錢做什么;我兒不象我,存錢做什么。意思是説,我兒子如果能象我這樣能幹,那么我不存錢他也可以做出一番事業;我兒子如果不學好,那么我爲他存錢會使得他的危害更大。沒有多少人有林則徐的胸懷,所以許多人都願意爲子女做出犧牲。但是,美好的願望未必都能産生良好的結果。當然,財富分配是富人的煩惱,對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説,“授之以漁而非魚”應當更現實一些。
 
 
 

 

 
 
 
 

返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