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任財政部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在全美民衆的不耐煩地等待中,終于推出了銀行不良資産購買計劃。雖然大家對他的銀行不良資産購買計劃褒貶不一,但是政府總算有了一個可執行計劃。雖然蓋特納計劃的一些細節還不是很清楚,但我們可以根據該計劃的現有輪廓,作一個簡單的風險分析。
根據財政部公佈的例子。假定銀行現有不良資産的面値是100元,政府和私有機構組成的投資基金以84美元購買。在這84元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提供72元的低息貸款保證;美國財政部投入6美元;私有機構投資6美元。
根據以上例子,我們可以看到,私有投資機構每投入一美元,美國財政部也要投入一美元(一比一投入),同時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要提供12美元(6倍)的低息貸款擔保。這樣組成的公私合營基金(PPIP,
Public Private Investment Partner) 以拍賣的方式購買銀行的不良資産。
銀行的風險和回報:銀行是不良資産的賣主,所以對銀行來講,關鍵是能否把不良資産賣個好價錢。如果不是價錢問題,銀行的不良資産早賣掉了。一百塊錢的東西賣三十;三十沒人買的話賣二十,總是可以賣掉。銀行找政府幫忙,説到底,就是爲了把不好的東西高價賣掉。在現有的計劃中,如果買方的出價不夠高,銀行必須確定賣不賣。賣,就得把賬面損失變成實際損失;不賣,以後價格難免不再往下跌。這次美國財政部的不良資産購買計劃是否可行,關鍵就看買賣雙方價格是否談到攏。
FDIC 的風險和回報: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在這次不良資産購買計劃中出面擔保,完全是爲了給銀行提供幫助。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可能會少量收點保證費,但風險卻是實實在在的。如果公私合營基金的損失超過14%
(1/7),那么FDIC就開始賠錢。FDIC在這里沒有回報潜力,只有賠錢風險,這也是很多批評者的主要論點。因爲FDIC的錢,説到底還是納稅人的錢。
美國財政部和私有投資機構的風險和回報:私有投資機構以前可能沒有太多興趣購買銀行不良資産。如果要買的話,價格也會非常低。美國財政部爲了鼓勵私有投資機構的購買熱情,提供了兩個優惠條件:第一,財政部出錢與私人機構一起購買,一塊抵一塊,要賠一起賠;第二,財政部出面,讓FDIC給私有投資機構借錢購買不良資産提供擔保。如果購買的不良資産增値,那么私人投資人可以取得高回報(六倍的財經杠桿);如果不良資産的價格持續下跌,前面的14%損失是財政部和私人投資的錢,以後則是FDIC的錢。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難免沒有私有投資機構出來賭一把。
這種不良資産購買計劃是否是良策,現在誰也説不準。短期來看,市場的反映是積極的,所以世界各地股市都有不小的增幅。長期來看,經濟能否儘快好轉才是關鍵。如果經濟不好轉,所有的買主都會賠錢。當然,納稅人賠的是大頭。
Dear Brother Dr. Liu Yi Dong
I am so glad that you remained in Greater Cleveland. I followed your
article in the Erie Chinese Journal. I have learned a great deal
from you and I would hate to miss you. Just want you to know there
are many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who truly really appreciate your
contributions to the USA through your articles in the Erie Chinese
Journal.
Your reader.
Sincerely yours,
Anthony Y. Y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