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老外能看懂易中天的視頻嗎?

俄州大漢語旗艦工程有答案

Original 李敏儒 體演文化敎學法

 

  旗艦工程師生參觀貴州"中國天眼”(2016)左起:簡小濱敎授、石麗娜(Lydia Simon)、溫鳳琦(Kimberly Wan)、柯亞堂(Adam Skov)
 
 About Feature 解析美國前沿外語敎學法--體演文化敎學法(Performed Culture Approach) 的核心內容,以及在外語學習領域的實際運用。推廣此敎學法在二語敎學領域的最新硏究成果。
   易中天的視頻在國內很火,在央視《百家講壇》播出後,可説是家喩戶曉。但是,美國學生能看得懂易老師的視頻嗎?這種跨文化的交流能夠實現嗎?俄亥俄州立大學漢語旗艦工程(Midwest US-China Flagship Program,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做了有意義的嘗試。

左起:曾稚妮、吳偉克(Galal Walker)、易中天、李敏儒

   俄州大漢語旗艦工程是兩年的碩士項目。所收的學生都是極其優秀的漢語學習者。進了俄州大旗艦工程碩士班後,他們的目標是要在某個特定領域,用中文寫碩士論文,中文答辯。這是全美第一個這樣的項目,在兩年多的時間里要達到這個目標,非常不容易。但從2005年到現在,俄州大旗艦工程中文碩士項目已經培養了一百多個用中文寫碩士論文,中文答辯的硏究生。(詳情請見:https://chineseflagship.osu.edu/alumni)
   碩士生第一年秋季入學,要修《中國當代媒體》、《人際關係》、《中國語文的歷史演進》及《領域硏究(一)》等課程。老師全中文授課,學生課堂討論全部用中文。看中文文獻,用中文寫作業,寫論文,做演講,回答問題。
接下來的春季要修《中國人看待中國文明的視角》、《中國文化中的談判》、《領域硏究(二)》,另外,還要修一門最難的課:《古代漢語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
   古代漢語這門課學材由兩部分組成:古代漢語部分,學習《論語》、《老子》及《孫子兵法》節選,要求學習者能夠理解古文的意思,能背誦一些中國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名句,並能夠在適當的時候、適當的場合、適當地加以運用。
   現代漢語部分,過去選了中央電視台的《對話》節目,敎學效果不錯。但由於版權限制,所編學材不能用來出版發行。2018年七月,吳偉克老師(Galal Walker)到了上海,與易中天老師見了面。我們取得了易老師的同意,用他的演講視頻來做這門課現代部分的學材。
   那么,修這門課的美國同學是怎樣學習、運用易中天老師視頻材料的呢?
請先聽柯厚德同學 (Hunter Klie)的2021年春季期末論文演講。
   柯厚德同學是俄州大在讀博士,硏究領域是中文敎學法。
   他的題目是《用PCA設計“古代漢語在現代漢語中的運用”課程》(PCA 是英語Performed Culture Approach “體演文化敎學法”的簡稱):
如果您沒有時間看完柯厚德同學的精彩視頻,下面是他的主要論點:
   1)什么是高級漢語人才?是能用中文在一個特定領域中進行硏究,並且跟領域相關的專家與學者們參與深度討論的漢語學習者。
   2)爲什么要選易中天老師的視頻做學材?他博學多才,他跨領域,他所討論的問題都很很有意思,他的話語策略非常有效,他在中國演講非常受歡迎。
   3)怎樣學習呢?同學們自學,看視頻,分析他的演講,然後自己發言做報吿的時候試圖用相關的語言、成語、俗語、慣用語,及言語策略。這是這門課特別強調的一點。學生們不僅要聽得懂,更要學以致用,跟着專家學習,學生們可以學會又地道又正確的用法。
   4)怎樣與古典連上呢?易中天有一個特點也是一個優點,是他能夠把古代的歷史,古代思想家的作品和現代的生活連起來。他的交流方式中國人都挺喜歡,我發現我的同學和我也能跟得上;雖然有時候學起來有點慢,但是還是能跟得上。因爲易中天先生談的內容都集中于中國傳統思想家的作品,所以我們可以用易中天的討論來做我們的一個進入,幫助我們的學生更深的瞭解經典,如《論語》、《道德經》,還有《孫子兵法》等。當然我們不是要求學生都把整個《論語》都背下來,但是能夠背上幾句常用的經典,學會運用,對學生們還是來説非常値得的。
   5)課程有哪些要求呢?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自學爲主,重在討論和運用。學生們課前要預習閲讀課程表上的規定的學習材料及看録像,自己學習,提前準備。
   二)老師不是滿堂灌,而是用啓發式的敎學法。上課的時候要積極參與,主動問問題,以及回答老師和同學們的問題。
   三)我們以學習者爲中心,把學習的責任放在學生的肩膀上。要讓學習者練習運用他學過的東西。以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爲目標,敎學生們如何學而時習之,就是在恰當的時候,合適地運用他學過的知識,這樣才能使他們産生不亦樂乎的成就感。
   總結:這門課有的人可能會覺得太難了,美國人學不會嗎?美國人學得會。我覺得這門課雖然很難,但很有必要,是我們美國高級中文項目所需要的課程。
   正如柯厚德同學所説,俄州大漢語旗艦工程要求每個學生都要進行領域硏究。
   白英帥同學(William Brethel) 對三國題材的電子遊戲很感興趣,他想從小的案例着手,來硏究中國當代傳媒領域的特點及對用戶的影響,所以他選擇了傳媒及其影響這個領域來進行硏究。他已經申請到了中國政府奬學金,已被中國傳媒大學録取。準備疫情過後,就去北京留學。所以,根據他自己領域硏究的需要,他將學期論文題目定爲《試論易中天的言語策略》。請看視頻:
白英帥同學總結了易中天先生言語策略的三大特點:
   1)將古代的內容現代化:以已知求未知,用現代話解釋古代的事
   例如:“總公司的總經理就是天子。有人問董事長是誰?天,天是董事長。董事長授權天子管理天下,天子是總經理。”
   2)幽默:跟聽衆開玩笑,引起他們注意
   例如:“打完以後,説你送帶個信給周天子,就是説寡人現在腰里也有幾杆破槍,這叫做,耗子腰里別了杆槍,它起了打貓的心思,説你 去跟貓説,寡人腰里也有幾杆破槍了”
   3)和讀者互動:知道怎么讓讀者瞭解他的看法
   例如:春秋戰國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呢?
春秋戰國,是一個動亂的時代,是一個天下大亂的時代,是一個問題成堆的時代。
  什么問題?禮壞樂崩。
   什么叫禮壞樂崩呢?就是當時社會的結構出了問題,鏈條斷了。就像我們今天的金融危機。
   白英帥同學的演講,條理清晰,有理有據。易中天老師看到白英帥同學的視頻節選後,評論説:“這老美還挺厲害的。”
   在每個同學論文演講後,都有一個問答環節。每個同學都要提問題。體演文化敎學法認爲,能聽得懂別人關於另一領域的演講,能夠提得出好問題,這對高級中文的學習者是很重要的訓練。視頻特地展示了這一環節。在白英帥同學演講後,柯厚德同學提出了一個很好的問題:
   “我想問的是幽默,我們看易中天的視頻的時候,他講完了一段話之後,觀衆都笑了,但是我不知道他們爲什么笑。又有一次,他跟主持人好像是兩個人在開玩笑,觀衆都懂,但是我聽不懂。你有沒有類似于這樣的的經驗,你看易中天的時候,你也不知道他們爲什么笑嗎?”
   白英帥同學的回答也很到位。他説:“對。我也聽不懂。關於中國的事,我是個外國人,所以我並不知道他們在説什么。但是我不那么擔心,就是因爲這眞的很自然的,在李老師説明之後,就理解一些了。所以這是個文化差別的問題。”
   要瞭解另一文化的幽默,是更難的課題。他們能基本看懂所選的易中天視頻的大意,已經很不容易了。要看懂幽默,那是難上加難。在美國住了多年的中國留學生,聽懂脫口秀仍是個很大的挑戰。作爲終身漢語學習者,對他們來説,這門課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就這樣,幾位美國硏究生, 在2021年春季,與《論語》《老子》相伴,和易中天先生相視,差不多三月有餘。在充滿中國文化氛圍的《美華齋》中,他們讀中國經典,看易老師視頻,吸收知識,討論問題,學會運用。
   俄州大全美東亞語文資源中心(National East Asian Languages Resource Center)爲該課程準備了系統的學習材料(關於該中心,請訪問:
https://nealrc.osu.edu/)
   古代漢語部分,該中心將《論語》、《老子》、《孫子兵法》有關章節挑選出來,從發音、釋義、到語法,到今天常用這些語句的場景及注意事項,都寫成了學材。而且,該中心請專家將這些經典標點、校訂,請了專家録音,放到了網上供學生學習。(參見:https://nealrc.osu.edu/readers-tool)
易中天老師的視頻部分,我們先將他的講話録音轉爲文字,然後進行了認眞的校訂,改正了很多機器轉換産生的錯別字。再進行分段,標出段落重點,解釋字詞的字面意義及深藏其後的比喩義或引申義,提供文化背景材料供同學們參考,特別是“幽默”的部分。在特定的部分,我們對之進行“話語策略”(discourse)的分析,提出思考題,與同學們進行討論。
   爲方便同學們學習中文,中心還創設了“電腦中文詞彙”項目(CAVO,參見:cavo.osu.edu)

   該項目除了用來自測中文詞彙量,作爲中英詞典查詢外,最有用處的是可以查字詞出現頻率。例如,將易中天的視頻文字複製粘貼到文字框里,就自動出現字頻分析。對於老師與學生都很有用。(如易中天詞彙分析圖)
   學習安排上,這門課每周兩次,一堂課討論經典的意義及其在當代中國社會中的運用,另一堂課討論易中天的視頻,特別着重易中天的內容是如何表達的,即他的言語策略,着重在古代漢語與文化怎樣在現代漢語中、在與中國人交流中的運用。
   每周學習有周計劃,學什么,怎么學,怎樣檢查學習效果,都有很詳細的規定。
   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們課前預習學材,看視頻,記下問題,課上輪流當小老師,解釋字詞句,詮釋意思。探討在什么情况下,對誰,表達什么意圖,怎樣在與中國人交流中運用所學的知識,力求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老師不是滿堂灌,耳提面命,而是“引而不發”,引導學生討論與思考。甚至在學生的作業上,老師也是“批而不改” 。指出毛病,分析錯誤原因,並指導怎么改。但改正一事,卻需要學生完成,老師不越俎代庖。
   儘管老師要求很嚴格,指出學生的發音錯誤,語法錯誤等,但不懲罰錯誤,而是鼓勵學生自己改正,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試錯。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很活躍。
   俗話説:“學海無涯苦作舟”。同學們討論了《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等經典名句後,加上自己的學習體驗,將”學海無涯苦作舟“,改爲了”學海無涯樂作舟“。他們做到了快樂學習,學以致用,而不是學以致考,爲考試而學習。


   經過這樣”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嚴格訓練,到了期末,同學們才能從各自不同的領域出發,從不同的角度,用中文進行了以上的演講與答辯,用中文寫出了學期論文。易中天老師看了,覺得他們的中文“挺好的”。
   同學們非常感謝易中天老師對本課程的大力支持與幫助。大概易老師也會爲有能看懂他視頻的老外觀衆/學習者而感到欣慰吧。
 


主編 | 秦希貞(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
學術顧問| 虞莉(美國威廉大學)
技術 | 楊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左起上排:柯厚德(Hunter Klie)、李敏儒老師、白英帥(William Brethel)下排:黎海鋭(Harry Levy)、董思遠助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