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旅澳華人畫家圓珠筆畫重現中國歷史名人:

廖仲恺与何香凝

 
  廖仲愷于1877年出生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個旅美華工家庭。16歲那年,其父親廖竹賓病故後,廖仲愷隨母親回到中國廣州,投奔時任清政府招商局總辦的叔父廖志崗。
   中日甲午戰爭後傾心西學,就讀于香港皇仁書院。
   1897年在叔父的安排下,與香港地産商何戴的九女兒、同爲國民黨左派的何香凝在廣州結婚。戊戌變法失敗後,很多靑年出國留學,希望學成歸國後,改變中國危亡局勢。廖仲愷結束了也有了去日本留學的願望。爲了支持丈夫實現自己的理想,何香凝毅然把陪嫁的珠寶首飾和所有的細軟及傢具等賣掉,連同私蓄總共“湊得三千餘金”,資助廖仲愷赴日留學。
   1903年1月,廖仲愷暫別何香凝先行赴日;之後何香凝在同年4月抵達東京,開始了夫婦倆同爲旅日留學生活。
   同年9月,倆人在日本東京結識了孫中山,被他堅定的革命信念深深打動,便向孫中山表示“想參加革命工作,願效微力。遵照孫中山指點, 他倆在日本“物識有志學生結爲團體,以任國事”。從此後夫婦二人便追隨孫中山,踏上了艱辛的民主革命之路。
   1904年3月,廖仲愷考入早稻田大學經濟預科學習,後亦曾于中央大學求學。並與有志靑年相互激勵,萌發了反清革命思想。
   1905年廖仲愷、何香凝夫婦協助孫中山建立了中國同盟會。廖仲愷擔任同盟會總部的副會計長和外務部干事、外務部副部長,而作爲同盟會的首位女會員何香凝,擔負了革命黨人的聯絡和勤務工作。夫婦倆在東京的家,也成爲孫中山等革命黨人的聯絡和聚會場所。
   忙碌的學業與革命工作期間,女兒廖夢醒和兒子廖承志相繼誕生。
   在這期間廖仲愷多次潜回國內到天津等地進行秘密活動,從事聯絡革命志士、宣傳革命道理、籌設革命機關等工作。
   廖還翻譯了一些早期社會主義學説,並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上發表。是最早介紹和探索社會主義問題的中國人之一。後廖又轉入東京中央大學政治經濟科。
   1909年宣統元年,廖在日本中央大學畢業後回國考取法政科舉人,在吉林巡撫處任翻譯。武昌起義後在廣州就任廣東軍政府財政部副部長。
   1911年辛亥革命後,曾先後任廣東任都督總參議、總統府財政部長兼廣東省財政廳廳長。次年又任廣東軍政府財政司長。
   宋敎仁案發生後赴北京運動國會議員反袁。
   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後與孫中山等亡命日本。第二年,協助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1915年任中華革命黨財政部副部長,繼續參加護法運動,致力于反袁鬥爭。
   1917年9月,任中華民國軍政府財政部次長、代理總長。五四運動發生後讚揚和支持學生運動。
   1918年6月,隨孫中山到上海後,與朱執信、胡漢民等在上海創辦《建設》雜誌,發表《三大民權》、《譯序》等文章,宣傳和硏究革命理論。同時翻譯孫中山用英文寫的《實業計劃》第一計劃。次年10月,任中國國民黨財政主任。稱讚十月社會主義革命是“空前之舉,震懾全球,前途曙光,必能出人群于黑暗”。與朱執信等學習俄文,準備赴蘇俄學習。
   1919年到1920年,多次奉孫命赴福建漳州,幫助援閩粵軍的建設和解決財政困難,推動粵軍回師廣東,驅趕桂系軍閥。1921年驅逐桂系軍閥的戰爭結束後,孫中山組建廣東革命政府,廖仲愷被任命爲財政部次長,隨後,又兼任廣東省財政廳廳長,他努力協助孫中山,力圖在廣東開創一個新的革命局面。陳炯明也被任命爲廣東革命政府陸軍總長、粵軍總司令和廣東省省長等要職,掌握了廣東軍政大權。廖于當年5月,任中華民國政府財政部代理總長。
   1922年,孫中山爲打倒軍閥,統一全國,決定北伐。而陳炯明卻反對北伐。
   陳炯明公開叛變前夕,廖仲愷被囚禁于廣州郊區兵工厰,經何香凝等營救脫險,即乘船赴港轉滬,與孫中山重新會合,協助孫中山先生制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
   1923年1月孫中山通電討伐陳炯明,組成東、西兩路軍,16日攻克廣州。陳炯明通電下野,退居香港。
   同年3月廖任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財政部長,5月任廣東省長。10月以後被孫中山委派爲國民黨改組委員、臨時中央執行委員,積極參與領導改組國民黨的工作。
   1924年1月20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廣州開幕,被孫中山指派爲主席團成員。堅持國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的原則,促成了大會的成功。又當選爲海陸軍大元帥大本營秘書長、國民黨一大中央執行委員、常務委員、工人部部長。協助孫中山籌建陸軍軍官學校——著名的黃埔軍校,任該校黨代表,爲建立革命軍而努力。同年6月任廣東省長。7月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9月任大本營財政部長,堅持主張鎮壓廣州商團叛亂。孫中山北上前夕任廖爲所有黨軍、各軍官學校和講武堂的黨代表兼農民部部長。11月任大本營參議兼任中央農民部長。
   1925年1月25日,黃埔軍校成立“靑年軍人社”,廖仲愷任社長,該社刋物《靑年軍人》第一期出版。
   同年3月12日孫中山逝世。
   廖仍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三大政策,在平定商團叛亂、楊劉叛亂、北伐、東征等戰役中起了重要作用,爲鞏固廣東革命政權作出了巨大貢獻。
7月,國民政府成立,任財政部長、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廣東省政府財政廳長。
   廖仲愷不屈不撓地奉行三大政策,密切地同中國共産黨人合作,支持工農革命運動,推動了中國國民革命發展。但他所做的這一切。已成爲中外反動勢力的眼中釘,欲置之于死地。
   孫中山逝世不久,謝持、林森、鄒魯等人便結成所謂的“西山會議派”,背叛孫中山三大政策,破壞國民革命領導力量的團結。
   從1925年7月開始,國民黨右派分子鄒魯、孫科、伍朝樞等人就開始集中攻擊廖仲愷,散佈種種謡言,企圖搞垮廖仲愷,否定三大政策。面對右派反對分子的洶洶來勢,廖仲愷與他們進行了不妥協的鬥爭。尤其使廖仲愷感到深惡痛絶的是,一部分國民黨右派老黨員,爲了達到反共的目的,甚至不惜與北方反動軍閥相勾結。5月間,廖仲愷發表了一篇《革命派與反革命派》的文章,對國民黨老右派作了辛辣的批判。
   這篇文章給鄒魯、孫科、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等老右派刺激很大。他們對廖仲愷恨之入骨,其中一部分人便蓄謀用卑鄙的暗殺手段除掉廖仲愷。
到了8月,滿城風雨流傳着國民黨右派要殺害廖仲愷的消息。朱卓文等右派分子經常密劃謀殺廖仲愷,他們熟知蘇聯顧問鮑羅廷、加倫和汪精衛、廖仲愷等,每日必集東山百子路鮑公館會議。朱卓文等人起初欲以兇手用炸彈機槍狙擊,把這些領導人員全部殺害。下手前,公安局長吳鐵城獲知此訊大驚,從中阻止了這次流血事件。廖仲愷面對這種情勢,無所畏懼,繼續孜孜不倦地工作。當他聽説敵人要用機關槍殺他時,一笑置之。
   何香凝勸他多加兩個衛士防備一下,他不以爲然地回答:“增加衛兵並不能阻擋他們行兇。我是天天到工會、農會、學生會等團體去開會或演説的,而且一天到晩要跑幾個地方,他們要想謀殺我,很可以假扮工人、農民或學生模樣混入群衆中間下手的。我生平爲人作事憑良心,自問沒有對不起黨、對不起國家,總之,生死由他去,革命我總是不能鬆懈一步的。
   在國民政府的一次會議上,坐在廖仲愷身旁的汪精衛給他寫了一張條子,吿訴他有人將對他不利。他當即表示:“爲黨爲國而犧牲,是革命家的夙願,何事顧忌!”8月19日,又有人以確切消息報吿他,廖仲愷慨然道:“際此黨國多難之秋,個人生死早置之度外,所終日不能忘懷者,爲罷工運動及統一廣東運動兩問題尙未解決!”這一天,他又爲給黃埔軍校等籌集經費工作到深夜,很晩才回到家中。
   同年8月20日上午,廖仲愷攜夫人何香凝乘車前往黨部開會,半路上遇見陳秋霖,隨即同車前往,不想竟在戒備森嚴的國民黨中央黨部(惠州會館,位于廣州市越秀南路89號中華全國總工會舊址)門前慘遭殺害。
   廖案發生後,國民政府迅即組成“廖案檢查委員會”,追查暗殺的幕後策劃者和兇手。經查明,暗殺是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右派集團所爲。主要成員便是鄒魯、胡毅生、林直勉、朱卓文、許崇智等人,出面收買兇手的便是胡漢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黨朱卓文、梁鴻楷等人。兇手之一陳瑞在刺殺廖仲愷後,找到朱卓文吿以其事,朱即給陳瑞二百元,打發他離開廣州。案情查明後,國民政府派軍隊搜查了胡漢民兄弟的住宅,逮捕了胡漢民的哥哥胡清瑞和林直勉,撤掉了梁鴻楷第一軍軍長的職務。
   胡毅生、朱卓文事先潜逃,胡漢民也因涉嫌離開廣州,國民黨右派勢力受到沉重的打擊
   廖仲愷是資産階級革命派中堅定支持和追隨孫中山的代表,他同孫中山一起爲尋求救國救民的新道路而努力。
   他又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重要推動者,他公開支持和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始終是三大政策最堅決的執行者和貫徹者,認爲“而欲國家富強,則必要國民黨之三民主義能得實行,方能有濟。故謂三民主義,即救國主義也”。他不僅積極同中國共産黨合作,領導開展工農群衆運動;還藉助中國共産黨的力量,籌備和創辦黃埔軍校。同時積極捍衛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成果,爲第一次國共合作的開展發揮了積極作用,因此被譽爲“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第一功臣”。
廖仲愷爲支持工農運動的發展,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建立並指導農民協會的發展,還統一工會,建立工人武裝。
   鄧穎超曾言:“廖仲愷、何香凝先生一生爲中國革命事業鞠躬盡瘁,建樹了光輝的業績。他們堅持原則,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廉潔奉公,不斷進步,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和高尙品德,永遠値得我們尊敬和學習!
   補充一句:何香凝還是書畫界的“同行“,擅長花鳥畫。還擔任過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個女主席。
《騰飛澳大利亞華人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