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旅澳華人畫家圓珠筆畫重現中國歷史名人:

孫中山與宋慶齡

 
  《澳中文化藝術》創作原始資料以旅澳華人華僑提供的資料爲主,同時對各國友人提供的資料再創作。
偶爾看到孫中山與宋慶齡年靑時的照片。就構想畫一些名人的《老照片》
就從孫中山與宋慶齡的老照片開個頭吧
  大家應該都知道孫中山這個偉大的革命之父,而他的妻子宋慶齡也是我們都熟知的,但是在那個年代,能夠擁有這種令人羨慕的愛情,除了孫中山與宋慶齡我們似乎很難再找到另一對,他們兩個人相差多少歲,這樣的愛情也印證的一句話,只要有愛,什么也都不會是阻礙。他們的老照片也是讓我們看得心中有另一番滋味。
 1894年,孫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見到了一歲多的宋慶齡,當時誰也沒料到這個可愛的女嬰竟會在21年後,不顧父母親的強烈反對,奔赴日本嫁給這位“革命之父”。
  孫中山與宋慶齡結合,對兩人都産生了重大的影響。對於孫中山來講,宋慶齡不僅是他的生活伴侶,更是他革命事業忠實的戰友、助手、繼承者。
  而對於宋慶齡來説,孫中山是丈夫,還是拯救中國的英雄,也是她的革命導師。在她的意念中,愛情與革命已經融爲一體。
  他們在一起的十年中,生活上很艱苦,也很坎坷。孫中山三次上台三次下野,經歷了很多鬥爭。
  但是,宋慶齡對這段感情經歷印象很深,始終不能忘了孫中山,她曾説,和孫博士的關係是至死都不能忘的。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舉行婚禮。在婚禮上,孫中山送給新娘的禮物不是鑽戒,不是耳環,也不是什么其他的世俗首飾珠寶,它是一支手槍。
  孫中山説:“這槍配了二十顆子彈,十九顆給敵人準備,最後一顆,是危急時留給自己的。”
  宋慶齡與孫中山年齡上相差近30歲,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們成爲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宋慶齡對孫中山一往情深,內心充滿無限崇敬與愛戴。
早在1894年,孫中山在宋家第一次見到了一歲多的宋慶齡,當時誰也沒料到這個可愛的女嬰竟會在21年後,不顧父母親的強烈反對,奔赴日本嫁給大她27歲的“革命之父”。
  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日本東京舉行婚禮。
  宋慶齡嫁給了孫中山,宋美齡嫁給了蔣介石,她們的姐姐宋靄齡嫁給了孔祥煕。沒有宋慶齡與孫中山的結合,也許就沒有宋美齡與蔣介石的結合,也許就沒有蔣、宋、孔、陳四大家族的結合;沒有“四大家族”的結合,20世紀中國的歷史也許就會是另一種樣子。
  宋慶齡從美國畢業後,于1913年8月29日抵達橫濱,第二天就由父親和姐姐陪着去拜訪孫中山,這是宋慶齡長成後首次會晤她所仰慕的革命家。19年前,慶齡還在襁褓中時“見過”孫中山,她當然完全記不起來孫的模樣。宋慶齡見到孫中山,極爲興奮,她也加入了父親與姐姐的行列,協助孫中山處理英文信件。1914年9月宋靄齡回上海與孔祥煕結婚,宋慶齡接替姐姐,做了孫中山的秘書。
  孫是革命家,年歲的差距顯然無法阻止兩個人急速成長的愛苗,即使孫已有妻室和三個子女。以《西行漫記》聞名的美國記者斯諾曾在30年代問宋是如何愛上孫先生的。她答道:“我當時並不是愛上他,而是出于敬仰。我偷跑出去協助他工作,是發自少女浪漫的念頭——但這是一個好念頭。”宋慶齡一連寫了好幾封信給仍在美國求學的妹妹宋美齡,信中熱情地述説她爲孫中山工作的愉快與期待。
   1915年6月,宋慶齡特地爲她和孫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徵求父母的同意,宋家上下像遭遇了大地震。宋嘉樹夫婦更是震怒驚駭,破口大駡孫中山,宋母淚眼婆娑地勸導慶齡説:孫已有妻室,兒子孫科比你還大,兩人年紀相差懸殊。意志堅定的慶齡始終不爲所動,父親決定將慶齡軟禁在家。
  孫中山的友人亦紛紛表示異議。孫卻道:“不,如能與她結婚,即使第二天死去亦不後悔。”1915年6月,孫中山將元配從澳門接到日本辦理離婚手續。10月的一個夜晩,宋慶齡在女傭的幫助下,爬窗逃走,來到日本。
10月24日中午,孫到東京車站迎接她,第二天上午即在日本律師和田家中辦理結婚手續,孫中山49歲,宋22歲。當天下午在日本友人莊吉家舉辦婚禮,到場致賀的中國人只有少數幾人。
  宋嘉樹在女兒離家出走後,立即與妻子搭船追至日本攔阻。宋慶齡向斯諾回憶説:“我父親到了日本,對孫博士大駡一頓,我父親想要解除婚約,理由是我尙未成年,又未徵得雙親同意,但他未能如願,於是就和孫博士絶交,並與我脫離父女關係。”莊吉女兒的回憶是,宋嘉樹站在大門口,氣勢洶洶地吼道:“我要見搶走我女兒的總理!”莊吉夫婦很擔心出事,打算出去勸宋嘉樹。孫中山向他們説,這是他的事情,不讓他們出去。孫走到門口台階上對宋嘉樹説道:“請問,找我有什么事?”暴怒的宋嘉樹突然叭的一聲跪在地上説:“我的不懂規矩的女兒,就託付給你了,請千萬多關照。”然後磕了三個頭就走了。
  宋慶齡晩年時提及當初違抗父命與孫結婚,説:“我愛父親,也愛孫文,今天想起來還難過,心中十分沉痛。
”宋氏夫婦阻婚未成後,仍送了一套古傢具和百子綢緞,給宋慶齡做嫁妝。這也許是天下父母心的投射。


(文:摘錄自作者:狂想曲)
《滕飛圓珠筆畫原創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