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三日,俄州大與武漢大學合作,舉辦了一場“地球日:建設海綿城市、踐行緑色發展”曁慶祝俄州大武大友好四十周年(1981-2021)的網絡硏討會。會上三個人引起了“體演文化公衆號”的關注。一個是美方主持人裴贄(Pat
McAloon)。一出場,他的中英文雙語主持亮相便引人注目。
請看視頻:
裴贄博士師從吳偉克敎授,在俄州大獲得博士學位後,利用雙語優勢,在中美文化交流中如魚得水,游刃自如。他參與組織了“中美紐帶”項目,並出版了著作《留學中國》。在職場上,作爲俄州哥倫布中國商會執行會長,雙語給他的工作帶來許多方便。比如,最近國內某單位需要懂美方動漫的專業人士,他先用中文與中方交流,完整理解中方的需求後,然後用英語的言語策略,將需求轉達美國市場,很快找到了所需專家。再例如,中美雙方的財務制度非常不同,裴博士在對雙方瞭解的基礎上,求同存異,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中文對於他來説,不僅是知識,更是職場必需的技能。他用中文做事,與中國人交流合作,達到共同的目的。這次他與中方主持人合作,從撰寫中英文講稿,分角色,直至録像、順利播出,是他雙語優勢成功的又一證明。當主持人是他熱心公益的副産品。
照片是他與太太Monica(“辣妹子”)共同主持湖北京劇團訪問演出。
“地球日”活動上另一個明星是同時攻讀俄州大漢語旗艦工程碩士及環境科學博士的施勝甫(Joey
Smith)同學。他的開場白別開生面,劃着小船,春風滿面,充滿活力。整個節目內容由他用中文串起來。介紹詞是中文,被採訪者用英語,中英交替,絲毫沒有違和感。
請看視頻:
施勝甫同學本科是雙專業,中文與生態工程。俄州大漢語旗艦工程碩士項目要求是,每個中文硏究生都要選擇一個專業硏究領域,在俄州大修一年的強化課程後,要在中國的文化環境里,與中國人交流、合作,進行領域硏究,通過問卷調查,個別採訪等方式,收集論文資料,完成用中文寫的碩士論文,最後通過中文演講及答辯,才能拿到碩士學位。去年、今年疫情肆虐,施勝甫同學無法去中國。他便利用網絡,在2019年7月與武大水利水電學院的張翔敎授取得了聯繫。用中文與張敎授交流。張敎授把他當成了硏究團隊中的一員,讓他加入了自己的學生微信群。施勝甫同學徵得他的美國導師及有關方面同意,正式舉行儀式,邀請張敎授加入他的博士導師委員會。
而且,施勝甫同學與他的中美導師團隊一起,參與組織主持了五次網絡會議,進行了網絡社會問卷調查。(參見本公衆號發表的《美國學生高中學漢語,如今跨國合作,進行專業硏究》一文)。
今年四月十三日,他用中文寫的碩士論文《武漢居民對海綿城市的認識與看法—
兼論海綿城市工程設計與社會推廣》通過了中文答辯,榮獲碩士學位。現在,施勝甫同學在中美導師團隊的指導下,繼續進行他跨語言、跨文化、跨國別、跨學科的博士學習與硏究。他是“體演文化敎學法”在國際漢語領域里又一成功的範例。
第三位引人注目的是以上兩位的導師,吳偉克敎授(Galal Walker)。請看他在開幕式上言簡意賅的發言。
吳老師指出:“我們俄亥俄州立大學的項目,旨在提高美國學生的中文水平,增進其對中國文化的瞭解,幫助他們與中方的同事在相關的領域進行合作,並有所建樹。”
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領域硏究,“對我們而言,這旣可以是學術領域,也可以是職業領域”。換言之,把學術與今後的職業發展聯繫起來,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吳老師説:“現在,我來介紹一下施勝甫同學,他是我們的驕傲。他即將獲得漢語言文化的碩士學位,並將繼續攻讀環境工程的博士學位。施勝甫同學善於與人合作,他曾訪問過武漢大學,並與武大的專家進行合作。其中,武漢大學的張翔敎授,就是施勝甫同學博士學位委員會的委員。施勝甫同學對中美海綿城市的建設特別感興趣,在硏究過程中,他同很多人建立了友誼,培養了很多興趣。他將繼續對這些感興趣的領域進行硏究,並與中國,尤其是武漢的同事分享有關城市水資源問題的調查硏究。我們爲施勝甫同學感到驕傲,爲他孜孜不倦地學習中文和專業知識而驕傲!”
正是在這種敎學法的指導下,吳老師及其團隊培養出了一百多位讓我們感到驕傲,以領域硏究爲高級漢語定義的新型高級漢語人材。
圖是其中的四位:
這種以“領域硏究“爲高級漢語學習內容與考核標準的新型敎學范式,在俄州大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如果我們把在美國的中文敎學的高級目標定在領域硏究、在中國文化的情境中運用中文,與中國人交流共事,我們就會知道怎樣調整我們從幼兒園直到大學畢業的中文敎育,一步步朝着這個方向前進。
中美合辦“地球日”,內容豐富而精彩。視頻回放請複製下方鏈接到瀏覽器播放:
B站: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375290325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B-xQhNKY38
主編 | 劉穎(浙江大學)
學術顧問| 虞莉(美國威廉大學)
技術 | 楊揚(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