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
|
詞源考:“平等”是個假命題
|
海龍 |
|
最近略近閒暇,得撰一組掰謊隨筆,拆幾面被奉爲金科玉律的西洋鏡。這些名詞概念很美好,叫人聞之欣悅,曰“民主、自由、平等、博愛”云云。但一經細究,卻發現除了有些是銀樣镴槍頭,更多則是如七寶樓台,看似亮麗光鮮、炫人眼目,卻不禁拆解。一經詮析,發現內里敗絮森然,稍一碰觸即碎如散沙不成片段、徒成笑柄。
爲啥要拆鏡子呢,蓋因爲這些美麗的詞兒都很誘人也很魅惑人,但其詞義大都可疑——細究起來,它們不是從頭被誤譯就是在流傳中被曲解;當然,其中有些乃無心之失有的卻是刻意誤導。不管無心還是刻意它們都有很大欺騙性。更可惜的是,這些“高、大、上”的詞兒雖屬西來詞但它們都在中土植根較久而幾乎成了常識。
遺憾的是,這些被視作“常識”之詞經不起分析。世上最諷刺之事往往就是人們有疑處不疑,因爲在他們開始接觸這個概念時就被誤導了,所知的這個概念其實是個僞概念。而此後人們一生中就用這個被誤置的概念去領悟人生和判斷世情。這種情形想來可怕。
文化人類學敎我們用童眼觀世界,不爲“常識”所蒙蔽,從頭審視我們對萬事萬物的認識。旣然要重新梳理,就必須從根上起。那末我們首先就要考察一下我們初始概念的源頭,這種學問叫做語源學曁詞源的辨析。那末,我們就一一來考證一下我們習以爲常、以爲自己已經爛熟於心的某些概念吧。
一.“平等”詞源考
1753年,法國思想家盧梭寫出了《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它被稱爲劃時代的著作。此著核心認爲貧富不均和私有制是人間不平等的基礎,因此?,只要私有制存在,世間就不可能平等。他的思想是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索和武庫。
平等(equality)一詞14世紀在英文中出現,它源于中世紀英文和法文,其詞根是拉丁文。這個詞除有“相同” “對等”
的意思外,還有 “fairness” 即公平、公正和合理的意思。因此,平等不止是相同和相等,它更有倫理學意義上的公平理念意義。
正因爲自古人世間有貧富不均和社會壓迫的事實在,人世間最渴望平等,這種渴念讓此詞成了一個最美麗的字眼。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平等”一詞在今天被提煉固化成了一個政治學和哲學名詞。其終極內涵大致被定義爲三大範疇即1.人格平等。它強調雖然世人雖自然形態各異,存在着性別、民族、膚色、形象、職業、經濟狀况和生活習慣諸方面不同,但人的價値和尊嚴應該是平等的。2.
機會平等。因爲有着上述不同,人們往往受到社會的歧異對待,某些領域中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獲取常被特權壟斷。因之,在政治和社會、生涯職位追求上應該給予相同機會和無差別對待。3.權利平等。人們在法律面前應該享受平等權利,任何人不得因其社會地位和身份等而擁有超越法律之上的特權。法律平等近年來更被重視,具體而言即人們不應該因國籍、血統、種族、語言、宗敎、政治信仰、文化程度、貧富等不同而被區別對待。
有了上述三大平等,人類社會的基本秩序和權利就有了保障。其實,平等的本質説穿了就是一句話:這個世界不容許對人進行差別待遇對待。因之,平等的反義詞是特權、歧視和差別。
“人人生而平等” ,這句金言大致上沒人反對。但在這個世界上它眞的是事實,眞的能實現嗎?
其實,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的所謂天賦人權僅是個華美約言。且不論先天因素造成了人類基因、形體和生物學素質上的不同;即使後天成長的條件和限制也讓人間機遇有了千差萬別。
其中的某些不同有時候是一個人後天奮鬥一生一世也難敉平的鴻溝——所以這個世間有人被稱作 “含着金鑰匙出生”
而又有的父母竭盡全力不讓自己的孩子 “輸在起跑線上” 。舊小説中常宣揚某人 “投胎” 幸運而某某則 “落生”
不幸;這些通俗的街頭巷語換到了莊嚴古希臘文學中,則成了 “宿命”
的母題。其實,人生在世,陰陽際遇,山長水闊,過于較眞、過于斤斤計較地死摳 “平等”
則未免膠柱鼓瑟,這可能會從另一角度隳突了先天和後天因素對一個人的成長的意義。但大千世界本不同,它的確造就了人們人生機遇的各異,這種死生契闊,成了先天
“不平等” 的因素。
萬物生長皆有其自然屬性,而每個人又都是個獨立的個體,強求絶對的平等本不現實,最好創造平等的方式就是遵循自然、適應它,在這種基礎上實現人生完善。人雖應生而平等,但體質有強弱、悟性有快慢、心智有差異。用一個固定標準來衡量“成功”
“優秀” 或片面苛求平等往往是小瞧了 “平等”
。大千世界萬紫千紅,抽象的平等旣然不可能存在,那么,就讓每一朶花都開放,創造並促成它開放的條件才是保證平等的正道。
因之,人和人之間的平等,並非指強制抹平人之差異而臻“相等”或“平均”(當然也做不到),而是指在精神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不區別對待地讓人公平享有社會權利與義務。
“平等”
一詞在西方歷史上眞正産生並出現是在文藝復興時期。它之所以可貴,是因爲它塑造了歷史。此前中世紀皇權和敎權壟斷一切,對百姓絶無平等可言。中國古代世界亦復如是,儒家有曰
“禮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公然捍衛差異;然法家也提出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的口號,富有樸素 “平等”
意識。可見華夏自古有平等之追求和主張。
不同于西方,中國古人關於平等的概念比較早植入人心跟佛敎的傳播有很大關係。佛經崇尙“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 “衆生平等”
的觀念普及百姓,婦孺皆知。雖然這種憧憬從沒被眞正實現過,但千百年間它爲民衆描畫了一種理想世界的願景。
平等是人和人之間的一種關係、人類崇尙的一種人世態度,它是人類的終極理想之一。現代社會的進步就是人和人之間從不平等走向平等的過程,也是促進平等逐漸實現的過程。爲何平等一詞那么有魅力?就是因爲這個世間有着太多的不平等!
二.“平等”是個假命題
世界本不平等,竊以爲,首先須承認差異才有平等的可能,不平等是平等的前提。但是有些意識形態鼓吹者喜歡高舉平等大旗來佔據道德高地。他們處處以“平等”自居顯示其道德優越。且不説那些職業政客及以虛僞矇騙爲能事的世界霸權宣傳機構,只説那些眞誠相信自己崇尙“平等”且不自知的白左和道德婊們之可笑自白就足以令人噴飯或忍俊難禁。
美國有個流行藝術家家叫安迪·沃荷,他也很會寫東西。沃荷曾經寫過一篇短文“這個國家之所以偉大”。此文極短卻又極爲耐讀。沃荷寫文很奪目,特別會舉例講歪理。他講美國人無論貧富都是絶對平等的,即使你是百萬富翁、名流、巨星、大款,卻也只能平等到跟流浪漢喝一樣的可樂、看一樣的電視。即使你再有錢你也喝不到不一樣的可樂、看不到不一樣的電視。作爲比照,他説歐洲是多么不平等,譬如貴族和農民吃的飯不同,看每個人的階級看他的飯食就一目瞭然。
很富有説服力,是不是?
沃荷接着舉例當伊麗莎白女王來美,美國總統特意從棒球場買了個熱狗招待她。“這個20美分熱狗,我敢肯定,她即使在白金漢宮也吃不到更好的,因爲這個世上就沒有什么更好的熱狗——即使您花上一美金、花上十美金、一百美金也買不到更好吃的熱狗啦!”沃荷寫到這,應該是得意得很的,因爲他的祖國終于有機會敎育一下貴族的英國女王學習了一次“美式民主”和“平等”。
這篇文章旨在用活例證給非美國人上“平等”課。可惜大部分的美國人卻對此不買賬。我組織在課堂上討論此文,美國學生們卻對此都不買賬。作爲美國人,他們跟沃荷同樣對美國有發言權,可惜他們卻對沃荷的“熱狗平等理論”嗤之以鼻。
“沃荷説的都對,可樂是全世界一樣,全美國電視也一樣垃圾。但是——”,這個學生還沒來及講完,另一個學生搶上去“可惜安迪並沒有説,有錢人干嘛喝可樂呀(嫌糖怕胖),他們喝幾百元上千元一瓶的葡萄酒、喝天價從南極割下來專運到美國的幾萬年前的冰。”第三個學生説“有錢人難道願意看美國的垃圾電視?他們如果想看,不止是可以自己雇明星獻藝,甚至可以雇明星干他們想干的幾乎任何事。”第四個學生也在嗤笑“老師,記得有句中國成語叫什么來着?‘有錢能買鬼推磨’,美國有錢的鬼多着呢。”
沃荷不愧爲是個會寫文章的矯情人,雖然他還算不上是白左和道德婊。誠然,世上沒有不一樣的可樂、沒有不一樣的熱狗(其實有,近年來的龍蝦熱狗、“日本和牛肉”熱狗都在米其林餐廳有天價),但有十幾塊一條的裙子和幾十萬一條的裙子,有値幾塊錢的手錶和値幾十萬的手錶。以這類小兒科來證明美式的“人人平等”,在今天,連一般三流作家都不屑于這樣舉例了。
其實,沃荷的論調不新鮮。他忘了一個比他有名的叫馬克·吐溫的作家百年前就寫過一篇比他更出名的小説“金喇叭”啦。
欲蓋彌彰,刻意強調平等的本質也應是一種歧視——正因爲強調這些的人心里有數,這個世界根本就不可能有平等。遙知國內“公知”和某些下流文人爲了某種甚至自己都不知道目的而免費地吹噓西式平等之類不免令人失笑;特別是那些從沒眞正在天方國生活過的人卻每天編織天方夜譚,寧肯信自己的謊言也不信事實的意見領袖們可以休矣。
古希臘荷馬史詩中有一個島。這個島上出産一種植物叫迷蓮,吃了迷蓮的外鄉人或流浪者會被女巫變成豬。這些豬們幸福感極強,而且義務宣傳勸別人吃迷蓮。——直到它們哄騙到你認爲你跟富人已經平等了,哄騙到你認爲你跟總統州長市長已經平等了,騙子們就可以安心竊笑了;豬的使命完成,它們的好日子也就近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