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布、匹兹堡及各地消息

 

用好這個“但”

君羊

   説起方塊字“但”,稍微有點語文基礎知識的都知道,這是個含有轉折語氣的漢字。最常見的詞組“但是”,就是典型的轉折虛詞,與“但”基本同義。從字形結構上看,無論繁體還是簡體,“但”字均由單人旁“亻”,與獨立漢字“旦”叠加而成。“亻”,單立人,指人;而“旦”,即天剛亮,太陽剛出地平線或地面(“一”象徵地平線或地面,“日”系太陽);由是,“但”,據查,便可解釋爲:天亮後,人由睡眠的相對靜止狀態,開始轉變爲相對運動的工作狀態。這是不同狀態的轉變,“但”字所具有的轉折涵義,一目瞭然。
日常生活中,“但”或“但是”,是我們使用率頗高的一個常用字或詞。在使用這個字(詞)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能從中較準確地捕捉和判斷出使用者的性格、情緒等。比如,“環境好,但(是)租屋小”,或“租屋小,但(是)環境好”,哪一種心態比較積極呢?毋庸贅述,顯然是後者。同樣的客觀事物:環境好、租屋小,由於後者主觀上比前者的心態要積極,産生的效果便是:優美的環境里,一所小巧可愛的小房屋躍然呈現。由此,一副心滿意足的好心情,似乎也了了可見了。
  有意思的是,我們不難發現,“但”在句子里起轉折作用的同時,常常還會産生“強調”的效果,就是句子的聚焦點一般都是跟在“但”後面的內容。“環境好,但(是)租屋小”,着眼點落在了“租屋小”;而“租屋小,但(是)環境好”,着眼點是落在“環境好”。正因爲注重點是在“但”後面的內容,致使“但”前面的內容,在心理層面上很容易被忽視。比如,“這個課題很難,但攻下來了”,顯然,強調的是“攻下來”,一種戰勝困難的歡喜、自豪情感撲面而來,而“課題很難”就自然而然地被忽略不計了,因爲再怎么“難”都已經被“攻”下來了。同樣的內容,如果換個位置順序,變成“攻下來了,但這個課題很難”,給人的感受明顯不一樣,因爲強調的是“難”,無形中生出一種沉重吃力的壓迫感,而對“攻下來”不知不覺也就失去了興緻,不太有心情去關注了。
  從上述例子中可以體味到,“但”後面的內容,決定着整個句子的“色彩”和“態度”,似船舵,舉足輕重。只要“但”後面的內容是消極的,無論前面的內容多么積極,整個句子便會給人消沉、悲觀、沮喪的負面感覺,如“我努力了,但沒有成功”。反之,效果截然相反,會給人一股樂觀、向上、希望的正面力量,“沒有成功,但我努力了”。因而,同一事物,所表達的內容被分割成兩部分,安置在“但”字前後。不同的順序,反映出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看待事物的不同角度;而不同的角度,必然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我們在使用“但”字時,要持一種謹愼的態度,儘可能地避免跌落灰心、氣餒、失望的泥坑。
  人生多有不如意,但是,只要我們使用好“但”字,內心就會充實、豐富、歡愉,就會充滿陽光和希望,將不快樂變爲快樂,甚至還會有柳暗花明反敗爲勝的可能和驚喜。
  因此,別小覷沒有實義的“但”。如何使用好“但”字,其實也是對我們每一個人智慧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