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利夫兰及周边地区消息

 

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题为
“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学术报告

 

  美东时间五月八日晚,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举办了一场题为“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学术报告,由孔子学院李惠文博士与University School of Milwaukee卢海云老师分别作了精彩的报告。
  李老师的报告首先从理论出发,系统介绍了“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这种教学理念的由来、理据以及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性,然后,他将这种教学理念结合到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四种教学文化:“学生文化”、“内容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同时分享了针对不同文化应该采取的相应教学策略,最后李老师又运用皮亚杰儿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社会学习理论、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等七大教育心理学理论讲解了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深刻的理论基础和涵盖整个教学过程的教学策略。李老师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的讲解使现场观众觉得意犹未尽。
  接着,卢海云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举例说明了“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卢老师也分别从“学生文化”、“内容文化”、“教学文化”“教师文化”四个方面列举了大量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另外,针对近一时期以来美国出现的针对亚裔的歧视和仇视,分析了文化尊重、文化理解和跨文化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卢海云老师的讲解,紧紧围绕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李老师报告的理论架构,引起大家强烈的共鸣。
  本场报告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吸引了120余名教育工作者和国际汉语专业学生,报告最后,与会者提出了许多特别关心的问题,两位报告老师一一进行了解答。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实践教学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差异甚至冲突,教师会出现文化适应方面的挑战。两位老师通过对Culturally Responsive Teaching这种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的讲解,打开了大家的思路,提供了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渠道。与会者纷纷表示获益颇多,表示会后要多加强交流联系,共同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供稿:王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