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1.htm]
[../../../left1_ad.htm] 

 

克城消息

   
 

第四届“中美经贸论坛”在克利夫兰州立大学成功举办

(撰稿:李雪供图:周海刚)
 

  9月27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克利夫兰州立大学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美经贸论坛”在克利夫兰州立大学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围绕“中美经贸发展问题中的房地产金融问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副校长辛迪.斯科卢贝(Cindy Skaruppa)、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孙昊哲、克利夫兰州立大学商学院院长桑贾伊.普特鲁(Sanjay Putrevu)等出席并致辞,论坛由克利夫兰州立大学金融系主任周海刚教授主持。
  孙昊哲在致辞中对出席本届论坛的各界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他指出“过去十多年,中国的房地产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房地产金融对宏观经济和微观主体都越来越重要。中国家庭房产在中国家庭资产所占比重为65%,远远高于美国家庭。伴随着房地产资产的增加和金融深化的加快,有许多房地产金融的问题值得深入研究。房地产与金融如何实现良性互促等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值得学者探讨。”
  辛迪.斯科卢贝在致辞中对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表示“中美经贸论坛”已经成为两校间交流对话、互动合作和师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主旨演讲阶段,威廉玛丽学院迈克尔.塞勒(Michael Seiler)教授进行了题为“通过采用诱骗效应改善抵押贷款违约收款努力(Improving Mortgage Default Collection Efforts by Employing the Decoy Effect)”的主题演讲,他的研究测试了诱骗效应提高债务信息收集的能力,最终发现实验参与者较少受到诱骗的影响,更多倾向于选择符合自身最佳利益的还款方式。接着,麻省理工学院郑思齐教授以题为“投资者信心:中国城市住房市场动态的决定因素(Investor Confidence as a Determinant of China’s Urban Housing Market Dynamics)”进行了主题演讲,她建立了中国35个城市房地产信心指数,用于预测房价升值和新住房销售情况,并找到了住房投资者信心异质性取决于城市人口结构和城市住房供给弹性的相关证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教师张琳琬、李雪分别宣讲论文。尹志超教授宣讲了题为“没有银行信用的住房信贷效应:中国的新的微观证据(Credit Effects of Housing Wealth without Bank Credits: New Micro Evidence from China)”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分析中国住房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并探索这种效应的作用途径。张琳琬报告了题为“投资组合选择、资产回报和财富不平等:中国的证据(Portfolio Choices, Asset Returns and Wealth Inequality: Evidence from China)”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重点考察中国家庭投资组合选择与财富分配之间的关系。最后,李雪报告了她的研究成果“金融控制的背景下的金融发展与住房价格变动:中国的证据(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Housing Price Chang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inancial Control: Evidence from China)”,主要分析中国地区金融控制的背景下各地区金融发展与房地产价格变动之间的内在关联。
  最后,论坛邀请迈克尔.塞勒(Michael Seiler)教授进行了以“高水平论文写作与发表”为主题的总结发言。
  下午,来自参会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共同参加了全球房地产市场发展分论坛,进行了深入探讨。
 

 
 
 
 
 
 
 

 
 
 
[../../../right-1_ad.htm]

 

[../../../Foot.htm]